近日,浪潮存储成功中标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集采项目。在此项目中,浪潮存储提供了近20套浪潮智能存储AS5500G2,不仅帮助该研究院构造了高带宽、低时延数据传输环境,还实现了比传统解决方案节能15%,节省费用30%的目标;此外,浪潮还提供了浪潮 DPS 备份软件、物理磁带库TL3000,组建了高可用的备份容灾方案,确保了研究院存储系统的安全性与可用性。
日前,浪潮存储成功中标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集采项目,中标金额超过千万。在此项目中,浪潮基于智能存储AS5500G2、DPS 备份软件、物理磁带库TL3000,帮助研究院构造了高带宽、低时延的数据传输环境以及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平台。
华中科技大学是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拥有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学中心的四所大学之一。为了推进发展世界领先的、面向全脑连接图谱测绘研究的脑空间信息技术,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市政府、苏州工业园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四方强强联手,创建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该机构拥有5年共计4.5亿人民币(约合67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将在未来招募120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力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脑科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脑科学研究提出海量数据存储需求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生物医学成像专家骆清铭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的领导者。骆教授表示:"该研究机构将开展人脑成像,目标是成为一个国际中心,以帮助从脑疾病到类脑人工智能的研究者绘制各种神经连接。我们渴望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合作,目前已经和Allen脑研究所、冷泉港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展开合作。"
同时,骆清铭教授介绍到,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将会产生海量数据,一个小鼠脑的数据量已经达到了8TB,而人脑的体积大约是小鼠脑的1500倍,如果以研究院现有速度需要一台成像系统至少花费20年时间完成数据采集。目前该研究院正致力于提高速度并采用多套成像系统并行工作。
25PB大容量+6GB/S高带宽的智能存储平台
浪潮结合多年来的项目经验,为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制定了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方案采用近20台浪潮智能存储AS5500G2,构建高效、安全的统一存储资源池,提供25PB裸容量,保证 6GB/s 左右的 IO 带宽,充分满足研究院对脑空间信息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在实现大容量与高带宽的同时,AS5500G2还有助于系统建设成本的控制,数据显示,基于浪潮智能存储AS5500G2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比传统解决方案节能15%,节省大约 30%的费用。
在可用性方面,AS5500G2采用全冗余架构、全模块化、冗余缓存、双活控制器设计,主要部件无单点故障,减少了硬件故障对数据安全的威胁。而且,浪潮还推荐了浪潮 DPS 备份软件、浪潮磁带库TL3000相结合的数据备份容灾解决方案,其采用LAN 备份方式,来实现集中、统一、快速、自动的数据备份。
新一代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自2017年2月上市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除了在此次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数据中心批量应用外,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在政府行业、金融行业、能源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企业等领域更是实现了规模化覆盖,承载大量关键业务,在推动业务转型、提升业务可用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四川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当前先进的AI模型在面对信息不完整的数学问题时,缺乏主动询问澄清信息的能力,更倾向于基于假设给出答案。
中南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TextAtlas5M数据集,包含500万图像-文本对,专门解决AI长文本图像生成难题。该数据集平均文本长度148.82词,远超现有数据集,涵盖广告、学术、教育等真实场景。配套的TextAtlasEval基准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商业模型也面临显著挑战,为AI图像生成技术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从11岁就梦想造人形机器人的Bernt Bornich,用'huggable'形容他的Neo Gamma机器人——这个能举起150磅的66磅'运动员',正以家庭为试验场突破AI学习瓶颈:'工厂20小时就触及学习天花板,而家庭环境的多样性才是通往AGI的钥匙'。
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创建了史上最难的AI视觉测试ZeroBench,包含100道精心设计的视觉推理题目。在这项测试中,包括GPT-4o、Claude、Gemini在内的20个全球最先进AI模型全部得了0分,暴露了当前AI在基础视觉理解上的严重缺陷。研究发现AI主要在计数、空间推理等基础任务上失败,而非逻辑推理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