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腾公司今天宣布全面发售公司屡获殊荣的StorNext®横向扩展文件系统的最新重大版本StorNext 6。它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融合了用于内部、混合云和公有云环境的全新先进数据管理功能以及行业领先的流媒体性能。StorNext 6现已随昆腾Xcellis®工作流存储解决方案出货,它让用户能够克服传统NAS系统的限制,从而满足快速增长的大型数据密集型负载的需求,并从这些数据中提取业务价值。最新版StorNext能够让分布在各地的团队以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式访问文件,以便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管理并保护归档数据以及审查数据变更。
多站点文件复制与共享,实现更轻松地协同办公
基因组学、学术研究、视频监控和政府安全等数据高度密集环境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让分散在各地的团队能够一起使用一个共同的数据集,以便进行创作、分析或其它工作。StorNext 6通过使用两个新功能:FlexSync™和FlexSpace™,而解决了这一挑战。
• FlexSync通过高度可管理、高度自动化的方式在多个StorNext系统之间快速、灵活而轻松地同步数据。它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文件复制,并几乎能够在任何层面运行:特定文件、特定文件夹或整个文件系统。
• FlexSpace让多个StorNext实例以及分布在各地的团队,能够共享一个存储库,并轻松访问同一个数据集。为了降低成本,共享存储库避免在每个站点都保留重复的数据副本,同时随时随地为所有用户提供访问权限。FlexSpace支持使用S3协议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存储,其中包括Amazon Web Services(AWS)、谷歌云以及昆腾Lattus?对象存储和第三方对象存储,例如:NetApp StorageGRID、IBM Cleversafe和Scality RING。
增强的StorNext客户端功能,实现更高的敏捷性
高性能文件存储用户可能随时会有数十个、数百个、甚至数千个客户端同时访问系统,这会阻碍工作流并导致低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torNext 6纳入一个新的服务质量(QoS),用于优化所有客户端工作站上的性能,并对每个设备逐一进行优化,以便符合业务优先级。用户能够:
• 针对涉及紧急项目、要求更为苛刻的应用,为特定工作站分配更多带宽。
• 设置参数,这样不紧急的活动就不会消耗不必要的带宽。
• 当优先级发生变化时,迅速进行相应的调整。
StorNext 6还让客户端平台无需检索整个目录,就能浏览包含离线文件在内的归档目录--这些文档的数量多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因此,该功能大大简化了归档检索流程,让用户能够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文件。
文件拷贝过期功能提高了投资回报率,而文件审查功能带来了更深入的洞察
作为可在闪存、机械磁盘、对象存储、磁带和云上横跨一个命名空间的单一、集成解决方案的基础,StorNext长期以来一直通过分层来降低总体存储成本。StorNext 6添加了:
• 一个新的拷贝到期功能,能够自动从更昂贵的存储层移除文件拷贝,从而释放空间并提高整体投资回报率。
• 能够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跟踪文件中的变化并报告何人更改了文件、何时更改的文件、对哪些部分进行了更改、文件是否迁移、迁移到什么地方,所有这些都让管理员能够更精细地管理文件、洞察使用模式,并帮助其满足规定要求。
销售情况
StorNext 6现已预装在所有新购买的Xcellis设备上,也免费供那些在现有支持合同下运行StorNext 5的Xcellis用户使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BM Spyre加速器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正式推出,为z17大型机、LinuxONE 5和Power11系统等企业级硬件的AI能力提供显著提升。该加速器基于定制芯片的PCIe卡,配备32个独立加速器核心,专为处理AI工作负载需求而设计。系统最多可配置48张Spyre卡,支持多模型AI处理,包括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主要应用于金融交易欺诈检测等关键业务场景。
微软研究院提出潜在分区网络(LZN),首次实现生成建模、表示学习和分类任务的真正统一。该框架通过共享高斯潜在空间和创新的潜在对齐机制,让原本独立的AI任务协同工作。实验显示LZN不仅能增强现有模型性能,还能独立完成各类任务,多任务联合训练效果更是超越单独训练。这项研究为构建下一代通用AI系统提供了新的架构思路。
意大利初创公司Ganiga开发了AI驱动的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Hoooly,能自动识别并分类垃圾和可回收物。该公司产品包括机器人垃圾桶、智能盖子和废物追踪软件,旨在解决全球塑料回收率不足10%的问题。2024年公司收入50万美元,已向谷歌和多个机场销售超120台设备,计划融资300万美元并拓展美国市场。
上海AI实验室开发的VLAC模型让机器人首次具备真实世界自主学习能力。该系统如同给机器人配备智能导师,能实时评估动作效果并从中学习。在四个操作任务测试中,机器人成功率从30%提升至90%,仅需200次练习。技术结合视觉、语言理解和动作生成,支持跨场景适应和人机协作,为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