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App和思科投资了Datos IO——一家开发以应用为中心的数据管理的公司。这家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透露,他们正在寻求与NetApp建立OEM关系。
Datos IO创建于2014年,在2016年推出了一项技术可以跨多种云和混合云环境管理数千数据副本的技术,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共同创始人Tarun Thakur这样表示。
在受到来自NetApp和思科的投资之前,Datos IO已经在风投中得到了1520万美元。他拒绝透露两家公司分别对Datos IO投资的金额,只是说达到“数百万”美元。他说,两家公司的投资并不是作为新一轮融资对外公布的。
思科和NetApp都没有对进一步信息发表评论。
Thakur表示,Datos IO公司此前已经与NetApp和思科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而且目前Datos IO与NetApp也在探讨OEM合作的事情。
他说,有大约90%的Datos IO客户同时也在使用NetApp,包括NetApp的Data Fabric。Data Fabric是NetApp用于跨本地环境、私有云、混合云以及公有云管理数据的架构。
“Datos IO拥有针对NetApp Data Fabric的构建块。我们正在与他们的客户合作,我们帮助保护他们客户云中的数据。但是我们的解决方案并没有与NetApp相捆绑。”
Thakur表示,Datos IO的技术可以很好地配合AppDynamics(思科在今年年初收购)的应用感知技术。
AppDynamics将帮助思科涉足为服务业务,在这方面针对应用的数据性能是至关重要的,他说。
“数据的价值与数据管理息息相关。但是所有公司都专注于以LUN为中心的或者虚拟机为中心的备份,而不是以应用为中心的备份。想想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在做微软Sequel备份,那么你需要的是Sequel备份,而不只是一个文件的备份。”
Datos IO还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在思科ACI中保护数据的解决方案,而且Datos IO正在与思科就保护UCS和HyperFlex超融合基础设施环境中的数据进行合作。
Integrated Archive Systems是一家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和NetApp的长期合作伙伴,该公司工程副总裁John Woodall表示,将Datos IO带入思科和NetApp环境是很意义的。
思科和NetApp都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对他们来说,秘密武器之一就是在云中以及围绕云的数据保护,并且是应用感知的,Woodall说。
“很多喜欢思科和NetApp这样新进入该市场的公司希望他们能够在应用感知方面打出一片天地。”
例如,思科的ACI对于Datos IO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它是应用感知的,Woodall说。
对于NetApp来说,这种技术在众多厂商瞄准的多云和混合云环境中是能带来好处的。
“如果你再走近一步,看看NetApp的Data Fabric。在一个以数据为驱动的组织机构中,客户需要以一致的方式管理数据,包括数据保护,不管数据在哪。NetApp有广泛的数据保护工具,并且已经找到了一条利用原生工具的路径。但同时它也提供CloudSync to AWS,因为客户有时候并不关心是哪家厂商。”
NetApp投资这样一家可以帮助它扩展Data Fabric的公司是有道理的,Woodall说。
而且不止是来自NetApp的投资。“既然Datos IO谈到了OEM,我想如果Datos IO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W-2方面找到机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oogle 即将为所有用户提供端到端加密 (E2EE) 电子邮件服务,包括非 Google Workspace 用户。这项功能无需 IT 管理员进行复杂配置,可作为 S/MIME 协议的替代方案。企业 Gmail 用户可向任何人发送 E2EE 邮件,接收方只需通过简单的身份验证即可查看和回复。该功能将分阶段推出,并将逐步支持所有电子邮箱。
Vodafone Idea 宣布将升级和扩展其在印度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光传输网络。此次升级基于诺基亚的光交换技术,旨在满足多太比特数据增长需求,支持企业客户的量子安全服务,并提升4G和5G网络容量。诺基亚将部署先进的光学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网络效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微软即将迎来成立50周年。这家Windows巨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高光时刻和挫折。从MS-DOS到Windows,从Office到云服务,再到最近的人工智能投资,微软不断创新并主导着企业市场。尽管在移动领域失利,但其在PC和生产力软件方面的地位依然稳固。50年来,微软的产品和决策深刻影响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一项新调查显示,72% 的 Z 世代不信任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解决方案,成为对数字安全最为怀疑的一代。这种不信任显得尤为讽刺,因为 Z 世代成长于科技主导的世界,却对 AI 控制安全持保留态度。调查探讨了 Z 世代怀疑态度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透明度来解决信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