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如果没有玩过移动直播,那就真的有点out了。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每年网络春晚、元宵节目、全国两会等活动不仅成为全国热议的焦点,也是各大媒体比拼的“战场”。
近年来,移动直播成为全新的传播介质,各大媒体在移动视频直播领域纷纷大力发展,这也诞生了诸多视频通讯供应商。近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7)开幕,红云可视亮相展会,展示了拥有电信级高稳定和视频云技术支持的“便携的直播车”移动直播机和4.5G云背包,以及备受瞩目的广电媒体融合解决方案。
在展会现场,红云可视云服务解决方案负责人赵寿斌介绍了两款直播机。其中,红云自主研发的4.5G云背包,可总结为三大特色优势:其一,可以有线网络、4G、WIFI等网络进行带宽聚合,实现视频直播、点播等大流量业务的快速;其二,通过云背包,可以使用Butel(实时传输协议)进行分包传输,然后在云端汇聚,有效躲避网络拥堵;其三、值得注意的是,通过4.5G云背包智能纠错机制,在网络极不稳定,丢包近30%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算法还原正常数据。
在使用场景中,4.5G云背包支持户外直播、大型活动直播、手机直播,如果在活动主会场设置一台移动导播机,采用Butel云服务,可以实现多个会场互动直播。
另外一款直播神器,即红云可视移动直播机具备信号采集、编码、互动等功能,集成了红云最新的音视频处理和编解码技术,与以往的导播车相比,极大的节约了视频媒体的物力成本。
除直播机外,红云可视还分享了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领教融媒体改造解决方案。据悉,红云可视与扬州广播电视台合作研发了包括“扬帆APP”在内的整套媒体融合解决方案,以现有广播电视网为基础,叠加互联网完成了低成本、广泛可达、强互动的需求,实现了全媒体资源的宣传,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进行紧密融合,栏目组、主持人可以在户外随时随地进行内容生产发布于互联网平台。
小结
我们知道,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媒体行业的阵营,再加上近几年云技术的不断应用,媒体融合已然成为广电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很多视频通讯供应商逐渐转型。红云可视将通信、媒体、互动融为一体正是顺应趋势,当然,想要脱颖而出,还需继续在技术上不断创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充足的睡眠不仅能让我们恢复精力,还能帮助大脑整理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有趣的是,AI模型竟然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睡眠需求”。
DeepSeek-AI团队通过创新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仅用2048张GPU训练出性能卓越的DeepSeek-V3大语言模型,挑战了AI训练需要海量资源的传统观念。该研究采用多头潜在注意力、专家混合架构、FP8低精度训练等技术,大幅提升内存效率和计算性能,为AI技术的民主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模型上下文协议(MCP)自11月推出以来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但金融机构等监管行业仍保持谨慎态度。银行等金融服务公司虽然在机器学习和算法方面是先驱,但对于MCP和Agent2Agent(A2A)系统的采用较为保守。监管企业通常只使用内部代理,因为其API集成需要经过多年审查以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专家指出,MCP缺乏基本构建块,特别是在互操作性、通信标准、身份验证和审计跟踪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确保代理能够进行"了解您的客户"验证,并具备可验证的身份识别能力。
加拿大女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大型视频语言模型的因果推理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在理解视频中事件因果关系方面表现极差,大多数模型准确率甚至低于随机猜测。研究创建了全球首个视频因果推理基准VCRBench,并提出了识别-推理分解法(RRD),通过任务分解显著提升了AI性能,最高改善幅度达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