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如果没有玩过移动直播,那就真的有点out了。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每年网络春晚、元宵节目、全国两会等活动不仅成为全国热议的焦点,也是各大媒体比拼的“战场”。
近年来,移动直播成为全新的传播介质,各大媒体在移动视频直播领域纷纷大力发展,这也诞生了诸多视频通讯供应商。近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7)开幕,红云可视亮相展会,展示了拥有电信级高稳定和视频云技术支持的“便携的直播车”移动直播机和4.5G云背包,以及备受瞩目的广电媒体融合解决方案。
在展会现场,红云可视云服务解决方案负责人赵寿斌介绍了两款直播机。其中,红云自主研发的4.5G云背包,可总结为三大特色优势:其一,可以有线网络、4G、WIFI等网络进行带宽聚合,实现视频直播、点播等大流量业务的快速;其二,通过云背包,可以使用Butel(实时传输协议)进行分包传输,然后在云端汇聚,有效躲避网络拥堵;其三、值得注意的是,通过4.5G云背包智能纠错机制,在网络极不稳定,丢包近30%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算法还原正常数据。

在使用场景中,4.5G云背包支持户外直播、大型活动直播、手机直播,如果在活动主会场设置一台移动导播机,采用Butel云服务,可以实现多个会场互动直播。
另外一款直播神器,即红云可视移动直播机具备信号采集、编码、互动等功能,集成了红云最新的音视频处理和编解码技术,与以往的导播车相比,极大的节约了视频媒体的物力成本。

除直播机外,红云可视还分享了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领教融媒体改造解决方案。据悉,红云可视与扬州广播电视台合作研发了包括“扬帆APP”在内的整套媒体融合解决方案,以现有广播电视网为基础,叠加互联网完成了低成本、广泛可达、强互动的需求,实现了全媒体资源的宣传,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进行紧密融合,栏目组、主持人可以在户外随时随地进行内容生产发布于互联网平台。
小结
我们知道,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媒体行业的阵营,再加上近几年云技术的不断应用,媒体融合已然成为广电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很多视频通讯供应商逐渐转型。红云可视将通信、媒体、互动融为一体正是顺应趋势,当然,想要脱颖而出,还需继续在技术上不断创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萨提亚回忆起90年代在微软评审会上听到的场景。Gates当时说:"软件只有一个品类--信息管理。
MiroMind AI等机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UniME-V2多模态嵌入学习新方法,通过让大型多模态语言模型充当"智能法官"来评估训练样本质量,解决了传统方法在负样本多样性和语义理解精度方面的问题。该方法引入软标签训练框架和困难负样本挖掘技术,在MMEB基准测试中取得显著性能提升,特别在组合式检索任务上表现出色,为多模态AI应用的准确性和用户体验改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Anthropic周一发布了旗舰模型Opus 4.5,这是4.5系列的最后一个模型。新版本在编程、工具使用和问题解决等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是首个在SWE-Bench验证测试中得分超过80%的模型。同时推出Claude for Chrome和Claude for Excel产品,分别面向不同用户群体。Opus 4.5还改进了长文本处理的内存管理,支持付费用户的"无限聊天"功能,并针对智能体应用场景进行了优化,将与OpenAI的GPT 5.1和谷歌的Gemini 3展开竞争。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