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容器、微服务、超融合等新技术和新应用将更受关注,数据中心会趋于智能化,公有云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价格战不可避免。以下10大预言表明,2017云市场会谨慎进步:
混合云兵分三路
争斗了10年,私有云和公有云谁也消灭不了谁。2017年,企业级混合云态势将兵分三路:公有云和私有云结合;硬件付费租用公有云,软件用私有云;用公有云改造私有云。
公有云价格战持续
虽然微软高管认为云计算市场拼价格难长久,但这一趋势在2017年恐怕还要延续。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技术红利压缩成本,降价势在必行。
传统行业对云仍然谨慎
都在说上云,但金融、政务等领域碍于行业特殊性等原因,仍会把相当规模的业务留在本地,这对云服务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迁移用免费容器
容器、微服务、超融合赚足了人气,已成为云服务商和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发展共识。过去一年是技术实践,未来会更加成熟。
公有云架构改造私有云
公有云有着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但安全性仍不及私有云,但后者成本也更高。借助公有云架构对私有云进行改造,会成为一个趋势。
数据中心智能化刚醒
随着IPDC行业和新兴技术的快速迭代,传统数据中心难以跟上发展,应用和服务层智能化之后,底层设施也要智慧起来。
细分行业云生意不易
虽然云计算市场空间大,但仍是弱肉强食的局面,“不谈云不好意思出门”的理念让很多玩家入局,金山云、乐视云、网易云、迅雷云、京东云...这些玩家主打细分行业,试图抢下一片天地。不过随着巨头割据,垂直领域并不好混。
运营商不可能后来居上
运营商的优势似乎与生俱来,有设备、有资源、有用户、有政策,但却被互联网科技企业在云计算时代反超。原因有三:一是以前赚钱太容易,没魄力改变;二是体制限制,非互联网结构;三是不靠云吃饭,传统业务收益丰厚。尽管运营商后知后觉采取了很多转型措施,但船大难调头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私有云难有更多迁移
数据迁移伴随着安全、隐私、所有权等问题,而且似乎无法解决,即使用云迁移工具也难以让人放心。开放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本就矛盾,这也意味着私有云客户的数据难有迁移。
2B待开堀
虽然云计算尽人皆知,但付诸实践的企业并没有想象得多。与财富500强企业绝大多数上云相比,仍有更多数量的企业没有触云。这意味着,2017年的2B市场绝对是一座等待被开采的大金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