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新IT成为加速产业升级、业务创新、推动新业务创新与实现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在新经济及技术环境下,随着新IT技术的日益普及,和企业级应用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存储的IOPS性能和低延迟已经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瓶颈,使得业务发展与创新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知道,存储和计算性能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在"摩尔定律"之下,处理器、内存的性能发展很快,相比之下存储性能发展比较缓慢,存储性能成为IT加速的关键瓶颈。以前企业是通过增加硬盘数量来解决存储性能瓶颈,但是效果非常有限,且浪费空间和能源。目前已有客户使用SATA/SAS SSD(Solid State Drives:固态硬盘)来替代普通硬盘,业务性能虽然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相比过剩的CPU、内存等性能资源仍远远不够。
Gartner的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SSD来替代传统硬盘,预计在2017年SSD的出货量将超过传统硬盘(见图1)。
图1:服务器侧SSD与SAS HDD发货量
企业级SSD,在存储性能、降低响应延迟、高密度低能耗方面比普通硬盘有着巨大的先天优势,SSD替代普通硬盘已经成为业界共识。SSD经过SATA、SAS的多代发展,既受制于SATA、SAS协议的的固有性能限制,也受制于传统服务器PCIe槽位的可扩展性限制。基于NVMe(Non Volatile Memory express:非易失性存储标准)的SSD,成为解决服务器存储性能瓶颈的新选择。随着SSD的价格逐年降低,NVMe SSD将更快进入企业IT核心业务主存储系统中,并成为I/O性能提升、应用加速的首选,尤其是数据库OLTP/OLAP等低延迟、高并发的业务应用。NVMe SSD,是企业为IT业务加速、为应用加速,从而成为加速改变IT世界的新力量。
目前业界主要有M.2、PCIe插卡及U.2等SSD产品形态,它们都是直接与PCIe通道连接,具备高I/O性能。其中M.2形态的SSD主要是应用于个人电脑市场,PCIe插卡形态的SSD主要应用于互联网行业及企业市场,而U.2形态的SSD是2.5英寸的硬盘形态,需要服务器的硬盘背板支持。企业用户更青睐于U.2 NVMe SSD,原因在于,其进一步提升SSD性能的同时(是SATA SSD性能的10倍),其沿用的传统驱动器形状标准可与服务器、存储设备设计标准兼容,前端插拔,易于维护(PCIe插卡形态的SSD需开箱维护,停机不可避免)且更易扩展到更大存储容量,有利于保护企业用户的既有投资并延续日常使用及运维习惯。对比见下表1:
表1:SSD产品形态对比
基于如上趋势判断,以及业界大数据类业务对高I/O性能的迫切要求,华为服务器秉承一贯的"持续创新,让计算变简单"的理念,投入研发资源,不断更新服务器的硬盘背板、Riser卡、高速线缆的设计,并增加新的PCIe Switch芯片解决PCIe通道总数限制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研发出全新一代服务器架构平台。再结合多年的NVMe SSD硬盘研发经验积累(NVMe SSD硬盘业界性能第一:3.2GB/s带宽、80万IOPS),通过自研ASIC SSD控制芯片及NVMControl技术,持续完善服务器全系列对U.2 NVMe SSD硬盘的支持(见下表2),迎接服务器全闪存风暴的来临,并为企业用户带来"同等容量、性能翻倍、节能40%"的可观价值。
表2:华为支持U.2 NVMe SSD硬盘服务器机型
华为NVMe SSD服务器,可满足数据库OLTP/OLAP、内容识别(如深度学习算法训练)、热点数据存储(如高频关键词搜索、热点视频在线点播)、频繁冷热数据转换、内存数据库、媒体制作等业务场景的大数据量、高I/O并发、低延时的业务要求,也可作为云化资源池的高速存储资源。
企业新IT在选择SSD服务器时,已经不再单纯的仅从SSD的价格来衡量,而是更趋于理性,从SSD的性能、经济性、可靠性、管理性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SSD与的CPU、内存的紧密结合,不仅意味着为业务的关键性负载提供高I/O性能、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SSD的使用效率与管理效率,同时还意味着能够充分保护企业未来的IT投资,在满足数据量激增、业务量爆发的业务发展基本要求下,从更长时间周期中降低企业新IT的总TCO。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