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BM公司和CSC宣布达成合作,IBM将为CSC客户提供面向z Systems的云管理服务IBM Cloud for z,以及相关的主机硬件、软件、监测和管理支持,以帮助这些正在迁移至云端的CSC客户获得更加安全、可扩展、灵活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同时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此次合作进一步推进了CSC的"服务型企业"愿景和IBM的"即服务"战略的落地。两者均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帮助客户采用新兴技术实现创新。IBM的"即服务"战略为IBM z Systems环境提供了基于消费的付费模式,提高了客户资本投资的灵活性。
CSC公司致力于引导客户完成数字转型。该公司提供创新的下一代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全面的行业专业技术、全球业务实力、技术独立性和广泛的合作伙伴社区来为客户服务。CSC的客户包括全球各地领先的商业和国际性公共机构。CSC是一家财富500强公司,名列最佳企业公民榜。
CSC执行副总裁、全球基础架构服务总经理Stephen Hilton表示:"许多客户在寻找将一直固化的成本变为可变成本的方法,以便从老的平台向现代化应用和云端基础设施迁移。作为一家独立的解决方案集成商,CSC通过提供为客户提供变革性服务,比如IBM Cloud for z,来使客户受益。此次携手IBM提供全新的云服务,大大扩展了我们的云产品,是与IBM长期合作必然的结果。与IBM的密切合作帮助我们将这项变革性服务推向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强的资本灵活性,帮助他们从传统计算向云计算转型,为此我们感到非常激动。"
此次合作是建立在今年年初的一项声明之上。今年年初,IBM Cloud确认向CSC客户开放,通过CSC下一代IT服务供CSC客户选用。IBM Cloud与CSC Agility Platform™进行集成将帮助包括医疗、保险和金融等在内的众多行业客户快速体验混合云的独特优势,实现部署大约10,000个应用程序,帮助客户迅速获取价值。
IBM北美服务部总经理Philip Guido认为:"IBM拥有世界一流的客户服务和信息技术业务优势,IBM Cloud for z能助力CSC实现主机效率的最大化。IBM在下一代云、安全、大数据、管理流程与支持方面所具备的领导力与CSC旨在引领客户数字转型、通过提供长期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的目标相得益彰。"
IBM Cloud for z可为CSC提供以下支持:
• 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提供相应水平的计算资源并动态调整能力级别;
• 提供可预测的定价模型,提升灵活性;
• 提供高级别的安全计算,配以有助于降低商业风险的具有高可用性的可配置选项;
• 通过为软件、服务器、磁盘和磁带的需求提供一个共享的基础设施,来降低计算和IT运营的总成本。
IBM向CSC提供的弹性服务包括灾难恢复即服务(DRaaS),DRaaS将关键基础设施、数据和系统进行复制、备份和恢复到云端,实现应用和数据的迅速恢复。IBM Cloud能提供快速、轻松、自动访问公有、私有和混合云服务,来推动数字化转型。IBM Cloud是一个不断延伸的包含分析、移动、网络、存储、物联网和认知计算在内的服务集合。
依托全球40多个云数据中心,IBM公司为CSC客户提供最先进的主机技术,以及在全球任何地方运行最关键业务应用的技术支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