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数年发展,云计算市场的“钱”景开始显现。日前,阿里巴巴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及2016财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全年业绩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阿里云营收达10.66亿元,同比增长175%,2016财年收入超30亿元,增幅达138%。
在阿里巴巴的财报中,阿里云的表现非常抢眼。此前德意志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在云服务领域拥有极大的利润空间,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领先玩家。阿里巴巴财报的披露证实了德意志银行的观点,云计算市场正在为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凭借数年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积累,阿里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
纵观全球,中国云计算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互联网+”战略的出台和落地,更是进一步推动了云计算的发展。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了云计算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也都把云计算作为基本要素优先发展。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平均每年将保持26%的增速,而中国市场将以接近4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机构Gartner的研究报告则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1750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将达2030亿美元,到2019年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达到3120亿美元。
事实上,云计算正在给全球ICT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亚马逊不久前公布的2016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了28.2%,至291.3亿美元,利润为4.8亿美元。而在亚马逊所有业务中,亚马逊云计算业务——AWS对于利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数据上看,AWS营收同比增长64%,至25.6亿美元,运营利润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超过6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没有AWS带来的利润贡献,那么亚马逊的整体业务在本季度仍然将亏损。
阿里巴巴、亚马逊在云计算上的耕耘和收获只是全球科技巨头进军云计算市场的一个缩影。目前,包括谷歌、微软等国外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大佬,都将目光瞄准云计算市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也在企业级云服务市场拥有良好表现;同时华为、UCloud、网宿、蓝汛以及一大批初创企业也正在借云腾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纳德数据中心与Calibrant Energy合作开发首创电池储能系统,通过绕过传统电网升级时间线,使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在建数据中心园区提前数年上线。该31兆瓦、62兆瓦时储能系统计划2026年投运,将作为响应电网的动态资产,在需求高峰期放电,增强区域电网可靠性。这标志着美国首次使用专用电池系统加速大型数据中心并网。
普拉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BPMN助手系统利用大语言模型技术,通过创新的JSON中间表示方法,实现了自然语言到标准BPMN流程图的自动转换。该系统不仅在生成速度上比传统XML方法快一倍,在流程编辑成功率上也有显著提升,为降低业务流程建模的技术门槛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微软在Edge浏览器中推出增强版Copilot模式,提供更强大的AI代理功能,目前在美国进行限量预览。该模式包含Actions和Journeys两大功能:Actions让浏览器能代表用户执行任务,如语音控制打开网页或查找文章特定内容;Journeys则记住用户浏览历史,帮助用户继续之前的研究任务。此举正值AI浏览器竞争加剧,OpenAI推出ChatGPT Atlas、Perplexity发布Comet、谷歌集成Gemini到Chrome。目前Chrome占据71%市场份额,Edge仅占4.67%。
北京大学联合团队发布开源统一视频模型UniVid,首次实现AI同时理解和生成视频。该模型采用创新的温度模态对齐技术和金字塔反思机制,在权威测试中超越现有最佳系统,视频生成质量提升2.2%,问答准确率分别提升1.0%和3.3%。这项突破为视频AI应用开辟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