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超融合技术(HCI)成为全球云计算领域最为火热的概念。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数据中心底层架构或许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具有计算、存储和网络三为合一的超融合架构应用而生。自此,超融合的概念一路狂奔,瞬间引发业界热潮。
超融合“走红”主要是抓住了用户心虚拟化规模增大后的痛点问题,比如性能、容量、运维等问题,为虚拟化数据中心构建更快、更易扩展、更易用的存储解决方案,降低数据中心的整体拥有成本。
什么是超融合
据IDC预测,2016年超融合架构市场达到15亿美元。Gartner说融合架构市场到2019年有50亿美元。市场如此热闹,到底什么是超融合呢?
首先,我们先讲一下超融合基础架构的概念?简而言之,超融合是以软件为核心定义数据中心,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血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并且还包括备份、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等功能,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从而形成统一的资源池,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最优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
超融合初创厂商发展迅猛
在业界,经过市场的动荡,逐渐形成了以Nutanix、SMARTX、Simplivity 为首的超融合存储厂商,通过其稳定、高性能、丰富的企业级数据保护特性的存储构建了核心竞争力。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Nutanix似乎已是“超融合”的代名词。据数据显示,Nutanix 在2014年的营收超过2亿美元,2015年收入2.41亿美元,目前占超融合市场约50%的份额。估值突破40亿美金,成为云计算领域独角兽级企业。
市场空间巨大 颠覆传统架构
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将全面采用超融合技术,市场空间极其巨大,目前超融合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场中的占比还偏小,增长势头极其迅猛。
根据IDC预测,2015年至2019年,超融合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速CAGR有望超过60%。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容量大约为6360万美元。
从国内来看,我们预计明年国内超融合市场将增长至10亿人民币级别。长期而言,超融合有望颠覆IT 基础设施的千亿级市场。
小结
高科技的发展催逼传统IT走向变革。超融合的落地大大简化了用户采购及部署使用,同时出现了井喷场面。VMware、戴尔、EMC等知名厂商也按耐不住,想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几大厂商齐头并进,引发业界热潮,未来发展到底如何?值得期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finity基金会发布Caffeine AI平台,通过自然语言提示创建功能完整的应用程序,旨在将全球开发者数量从5000万扩展到50亿。该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用户可通过对话方式快速构建应用,包括博客和电商网站等。与Anthropic合作提供后端支持,挑战传统应用商店模式。
微软研究院推出SambaY架构,通过创新的门控记忆单元实现AI推理速度10倍提升。该技术采用解码器-混合-解码器设计,在数学推理等复杂任务上表现卓越,为高效AI推理开辟新方向,有望推动AI在教育、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社交媒体巨头Meta开发了一个AI模型来创造新型混凝土配方,并将其中一种应用于新数据中心的地面浇筑。该模型采用贝叶斯优化技术预测不同混凝土配比的抗压强度曲线,显著加速了传统需要数天或数周的测试过程。Meta与建筑公司Amrize和伊利诺伊大学合作,在明尼苏达州罗斯蒙特数据中心使用了这种新型低碳混凝土。该设施初期功率为10兆瓦,未来将扩展至75兆瓦。
瑞士EPFL研究团队开发的PERK方法通过参数高效的测试时学习技术,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将长文档信息编码到专门的记忆模块中,显著提升了长上下文推理能力。该方法在多项测试中表现卓越,不仅能处理比训练时长32倍的文档,还解决了传统AI的位置偏见问题,为处理复杂长文档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