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NEXUS是一家已经走过六年的初创企业,其主要开发QuantaStor软件定义存储方案--此方案立足于单一平台之内最高32个虚拟化节点之网格,面向ZFS、Ceph与Gluster并提供向外扩展之块、文件与对象存储资源池。
OSNEXUS公司由CEO Steven Umbehocker建立于2010年,而且截至目前还没有披露过任何融资活动--根据我们的理解,这意味着其始终利用自筹资金进行运营。
我们已经对其进行了简要观察,但并没有与任何企业高管人员或者用户直接交流。
其软件方案以Ubuntu Linux为构建基础,同时支持多种访问协议,具体包括光纤通道(每秒8 Gbit)、iSCSI(10 GbitE)、NFS与CIFS(SMB),我们认为其应该也能够支持S3。不过目前其对象存储支持能力似乎还比较有限。
这套32节点系统能够作为单一站点或者进行拆分。其向外扩展架构能够通过添加更多节点将每集群存储容量提升至64 PB水平。另外,其还可通过一套集中式、基于Web的GUI进行管理。
根据一篇ESG论文,"OSNEXUS将Ceph、GlusterFS以及ZFS等久经考验之开源解决方案中的向外扩展功能同其自家专有存储硬件虚拟化功能加以结合。"
相关数据服务则包括加密、快照、高可用性RAID、压缩、远程复制、SSD缓存、服务质量(简称QoS)控制、擦除编码以及自动精简配置等等。ESG指出,QuantaStor"能够以动态方式通过任意协议为任意主机应用提供存储资源,同时尽可能提高底层基础设施的执行效率与成本效益。"
其还将Ceph整合至QuantaStor的网格管理机制当中。
支持即时读取/写入访问的快照方案能够为各分卷所直接使用,且在ZFS存储资源池内部实现共享。
GlusterFS被全面整合至QuantaStor当中,旨在提供自动化设置、分卷配置、分卷扩展以及重新平衡。
大家可以直接将Cloudera等大数据平台、Hadoop数据以及计算节点服务安装在QuantaStor设备之上。
QuantaStor亦可被作为一台iSCSI存储网关设备被安置在QuantaStor或者NetApp以及EMC系统等第三方存储设备之前。
OSNEXUS 存储结构示意图
OSNEXUS还提供对象存储集成能力,用户可以:
• 将存储分卷备份至Amazon S3云。
• 将云存储共享转化为NFS共享,从而简化指向云环境之备份流程,同时利用自动化压缩、重复数据删除以及加密功能提升成本效益。
• 与SoftLayer Object Storage同OpenStack SWIFT相集成。
OSNEXUS公司指出,适合的用例类型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大数据、云计算以及通过向外扩展物理与虚拟存储设备实现之高性能应用程序。
目前其产品已经通过全球各托管主机供应商、OEM、VAR以及系统集成商进行销售。在付费订阅QuantaStor软件许可后,用户可以获得技术支持、维护组合以及产品升级服务,具体周期有一年、三年与五年。另外该许可中还提供一套免费社区版本,只是对最大容量做出了10TB限制。
大家可以将QuantaStor视为一套经过简化的基础性Nexenta,其中同时添加了Ceph与Gluster,并通过一套虚拟化32节点存储节点网格体系实现(基本上相当于多台配备有直连磁盘以及/或者SSD的服务器)。当然其还提供硬件兼容性列表(简称HCL),大家可以借此自行构建硬件或者聘用渠道合作伙伴处理这方面工作。点击此处可访问OSNEXUS公司的社区论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瑞典央行与金融机构及国家安全部门深化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威胁。今年5月,瑞典遭遇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政府和金融机构受到严重冲击。总理克里斯特松承诺增加资金支持,建立更强大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央行将举办第二届在线网络安全挑战峰会,鼓励金融机构提升网络安全能力。瑞典金融协会敦促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等机构协调配合。
字节跳动发布Seedream 4.0多模态图像生成系统,实现超10倍速度提升,1.4秒可生成2K高清图片。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扩散变换器架构,统一支持文字生成图像、图像编辑和多图合成功能,在两大国际竞技场排行榜均获第一名,支持4K分辨率输出,已集成至豆包、剪映等平台,为内容创作带来革命性突破。
工作压力源于大脑储存混乱而非系统。本文介绍5个ChatGPT提示词,帮你将工作压力转化为结构化行动:优先级排序任务清单、快速撰写专业邮件回复、从冗长文档中提取关键信息、生成问题解决方案、高效准备会议内容。通过系统化处理工作事务,将分散的精力转为专注执行,让大脑专注于决策而非重复劳动。
红帽公司研究团队提出危险感知系统卡(HASC)框架,为AI系统建立类似"体检报告"的透明度文档,记录安全风险、防护措施和问题修复历史。同时引入ASH识别码系统,为AI安全问题建立统一标识。该框架支持自动生成和持续更新,与ISO/IEC 42001标准兼容,旨在平衡透明度与商业竞争,建立更可信的AI生态系统,推动行业协作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