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IT的历史变迁,半个世纪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个世纪60年代是IBM大机时代,进入80年代后PC成为主流,诞生了像微软、英特尔这样的一些大公司,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迈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同样在整个数据存储层面也经历了种种变化,存储形态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开始的存储形态就是本地机械硬盘,大机时代存储和计算分离,出现直连式的JBOD存储,再后来诞生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基于SAN网络、NAS网络的独立存储系统。2000以后互联网的到来,数据量越来越大,从GB级别像PB级别有一个很大的飞跃。这时候包括谷歌、亚马逊等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通过分布式存储形态来构建基于海量的数据存储系统。
什么叫分布式存储,业界有很多定义,其中有个定义英文名称叫Server SAN,就是将通用X86服务器的本地存储资源通过网络融合成一个很大的存储资源池,从而实现海量的存储资源和线性的拓展能力,同时降低TCO。华为公司FusionStorage 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对上层业务来说,FusionStorag主要支撑两种业务应用,一种是虚拟化场景;另一种就是数据仓库,在整个分布式架构里面,它能够更好的支撑数据库,特别是OLAP分析的业务。该产品有三个核心的关键点,分别是高可扩展性(High Scalalility)、高性能(HighPreformance)和开放兼容(Open),华为称之为H2O。H2O是水的化学式,FusionStorag的特性恰恰暗合了水的特性,随需而动,充满能量又海纳百川。
分布式存储架构解决了传统架构的I/O 瓶颈
那么这些特性对客户的价值又是什么呢?首先来讲开放性,其最大的价值是支持客户现有的环境,可大规模利用已有的通用X86服务器,兼容主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保护软硬件的投资。其次是高性能,分布式的技术突破了传统存储机头的性能瓶颈,能够以少聚多,达到千万级的IOPS,这对于高带宽高吞吐要求极高的应用显然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来说高可用性方面,软件定义的N+M副本模式相较传统RAID也是优势明显,在分布式存储上1TB的数据恢复时长大概仅仅30分钟左右。
以金融机构为例,因为遇到互联网的挑战、政策的约束和成本压力,传统越来越大的核心系统显得不可持续。整个金融的改革是希望做一个小的核心系统,业务系统最好是做到平台化,所有的业务都是即插即用,比如说网银、征信。那么怎么做到呢,分布式技术就是一剂良药。使用通用的低成本的X86服务器所构建的高性能大容量高可靠的存储资源池来取代价格高昂、技术难度高,弹性不足的高端存储阵列,在商业部署上完全实现了核心IT架构由Scale-up到Scale-out的转型,可使IT基础设施实现大规模弹性扩容,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
华为分布式存储在中国已有很多成熟的商用案例,金融、电信、能源、政府都是先行者。这不仅得益于华为先进的技术,也来自于华为立志本土,贴近客户的执着。华为愿和业界同仁共同探索,携手构建更好的IT生态系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混元团队推出P3-SAM系统,这是首个能够自动精确分割任意3D物体的AI模型。该系统采用原生3D处理方式,摆脱了传统方法对2D投影的依赖,在近370万个3D模型上训练而成。P3-SAM支持完全自动分割和交互式分割两种模式,在多个标准测试中达到领先性能,为游戏开发、工业设计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3D理解工具。
网络安全公司Netskope今日成功上市,股价开盘后大涨18%,收盘价为22.49美元。该公司此次IPO发行价为19美元,位于定价区间上端,共发行4780万股,募资9.08亿美元。Netskope主要提供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平台,其旗舰产品Netskope One在全球120多个数据中心运行。公司年度经常性收入达7.07亿美元,同比增长33%。
NVIDIA Research推出了革命性的UDR系统,让用户可以完全自定义AI研究助手的工作策略。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研究工具固化、难以专业化定制的问题,支持任意语言模型,用户可用自然语言编写研究策略,系统自动转换为可执行代码。提供三种示例策略和直观界面,实现了AI工具的民主化定制,为专业研究和个人调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