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今日头条、360、腾讯、小米等六家公司联合发表声明,呼吁有关运营商严格打击流量劫持问题,重视互联网公司被流量劫持,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据记者了解,流量劫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域名劫持,表现为在用户正常联网状态下(如3G、4G和WiFi等状态),目标域名会被恶意地错误解析到其他IP地址上,造成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服务。二是数据劫持,对于返回的内容,会在其中强行插入弹窗或嵌入式广告等其他内容,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对用户体验构成极大伤害。
过去的几年中,流量劫持的消息可谓层出不穷,3Q大战之后,竞争中的数据劫持成了互联网产品的一大禁区,但域名劫持,由于范围小、隐蔽性强,监管难度较大,成了一些中小城市运营商基层人员的灰色生意。
2010年4月,青岛联通与合作伙伴对百度进行流量劫持,被法院终审认定为不正当竞争,青岛联通作为网络运营商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赔偿百度20万元并进行道歉。
今年5月,神马搜索接到用户反馈,在河北、陕西等地,用户使用神马搜索,输入关键词后,输出的搜狗搜索的结果。 对此,知名互联网专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微博指出,神马这是遭遇了通过电信运营商的流量劫持,幕后主使可能是搜狗,也有可能是搜狗搜索的推广代理商。 神马搜索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移动搜索品牌。据国内权威流量统计机构CNZZ数据显示,2015年3月,神马移动搜索份额达13.35%,紧随百度其后位居第二;搜狗搜索份额占5.80%列第三位。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百度和神马被劫持更大的可能性是搜索的推广代理商主导的。搜索引擎都有推广代理商,其中一些不良代理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分成,就会用类似运营商网关劫持的灰色手段抢夺其他网站的正常流量。
神马相关负责人表示,神马一直反对用劫持流量的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并承诺对于采用类似手段的渠道代理商,一经发现,立即断绝合作关系。也希望电信运营商进一步加强监督,不要让这种灰色渠道破坏移动互联网生态健康。在12月25日六家公司的声明中也再次呼吁,打击包括流量劫持在内的违法行为,不仅关乎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也是包括运营商在内的所有游戏参与者的义务和责任,期待社会各界充分重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共同措施抑制劫持,共同打造一个健康、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