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今日头条、360、腾讯、小米等六家公司联合发表声明,呼吁有关运营商严格打击流量劫持问题,重视互联网公司被流量劫持,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据记者了解,流量劫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域名劫持,表现为在用户正常联网状态下(如3G、4G和WiFi等状态),目标域名会被恶意地错误解析到其他IP地址上,造成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服务。二是数据劫持,对于返回的内容,会在其中强行插入弹窗或嵌入式广告等其他内容,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对用户体验构成极大伤害。
过去的几年中,流量劫持的消息可谓层出不穷,3Q大战之后,竞争中的数据劫持成了互联网产品的一大禁区,但域名劫持,由于范围小、隐蔽性强,监管难度较大,成了一些中小城市运营商基层人员的灰色生意。
2010年4月,青岛联通与合作伙伴对百度进行流量劫持,被法院终审认定为不正当竞争,青岛联通作为网络运营商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赔偿百度20万元并进行道歉。
今年5月,神马搜索接到用户反馈,在河北、陕西等地,用户使用神马搜索,输入关键词后,输出的搜狗搜索的结果。 对此,知名互联网专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微博指出,神马这是遭遇了通过电信运营商的流量劫持,幕后主使可能是搜狗,也有可能是搜狗搜索的推广代理商。 神马搜索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移动搜索品牌。据国内权威流量统计机构CNZZ数据显示,2015年3月,神马移动搜索份额达13.35%,紧随百度其后位居第二;搜狗搜索份额占5.80%列第三位。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百度和神马被劫持更大的可能性是搜索的推广代理商主导的。搜索引擎都有推广代理商,其中一些不良代理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分成,就会用类似运营商网关劫持的灰色手段抢夺其他网站的正常流量。
神马相关负责人表示,神马一直反对用劫持流量的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并承诺对于采用类似手段的渠道代理商,一经发现,立即断绝合作关系。也希望电信运营商进一步加强监督,不要让这种灰色渠道破坏移动互联网生态健康。在12月25日六家公司的声明中也再次呼吁,打击包括流量劫持在内的违法行为,不仅关乎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也是包括运营商在内的所有游戏参与者的义务和责任,期待社会各界充分重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共同措施抑制劫持,共同打造一个健康、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导致认知债务,削弱基本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交替进行无辅助思考和AI支持工作的模式能保持认知敏锐度。这种认知高强度间歇训练模仿体能训练中的HIIT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思考与恢复期交替进行,可以强化大脑神经回路,防止认知衰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