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主在收费站排队取卡或缴费的时候,都遇到过车流慢甚至拥堵的情况,而旁边的ETC收费通道却往往畅通无阻,车快速开过还会自动抬杆放行,如今通过高速ETC设备,您也可以轻松享受这种"特权"。今年9月底,全国除海南、西藏之外的29个省份实现高速公路ETC联网,帮助逾千万用户不停车快速通行高速路。在这背后,浪潮AS1000G6光纤存储解决方案功不可没。
用户突破千万,通关急需提速
全国高速公路ETC经过初期发展形成了部分省市区域内联网,但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入网用户及交易量的超过30%年持续增长,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管理的任务更重、挑战更多,交通运输服务难以满足高并发、低延迟的交易需求,问题逐渐显现。
交通路网压力大,ETC通行现短板
ETC全国联网系统建成后,预计用户数量到2015年底将突破2000万,日均将产生120万笔跨省交易量;三年后,全国ETC用户将发展到3000万用户,日均将产生180万笔跨省交易量;系统将同时为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省ETC中心运营管理人员、广大的ETC用户提供运营管理、清分结算、出行信息等服务。服务必须做到7×24小时实时、高效、不间断,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尤为必要。
ETC跨省业务需求量激增,但由于各省市在ETC建设上存在差异,运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客户服务水平不一,直接影响省际之间的业务协调及用户感受,制约跨省服务的协调统一和高效运转。为了更加便捷民众出行,需要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ETC联网。
超10万公里高速路,一张不停车收费网,一卡畅行全国
国家中心系统作为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的核心,进行所有高速公路跨省通行交易的清分结算处理,以及争议交易、退费、投诉等业务的流转和确认,同时提供综合查询和访问服务。
结合ETC全国联网实际需要,浪潮采用AS1000G6光纤存储作为在线ETC核心数据库、应用虚拟化平台等系统的业务磁盘存储,通过基于SAN架构存储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ETC用户数据和交易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推进ETC跨省并网运行。
浪潮AS1000G6光纤存储
基于8Gb架构的AS1000G6可满足高端应用对存储系统的苛刻需求,独立的控制缓存与数据缓存设计充分释放性能,可靠、易用、易维护,保障全国29个联网省市平稳运行,同时建成后的ETC联网系统平台规模可以按照未来需求动态扩展。
由于系统对数据访问和数据安全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浪潮为国家中心系统配置了备份存储做实时数据容灾,数据卷镜像,在主存储方式宕机时,可以由备存储接管数据应用,同时通过DP2000虚拟磁带库实现核心数据离线存储备份,保证业务连续性,7×24小时服务不间断。
随着全国29个省份实现ETC系统联网,我国也建成了全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ETC联网系统。11万多公里高速公路、2100多万用户、跨省交易量累计约1亿辆次,ETC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
节约87%费用,降低20%人力,通关仅需3秒
目前路网中心ETC清分结算系统和各联网省市ETC清分结算系统运行平稳,交易数据日清日结,清分结算正确率为100%,资金划拨及时率、正确率均达100%。同时,6个月来ETC用户跨省投诉量也呈下降趋势,这得益于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和传统的人工收费站相比,ETC在实现全国联网收费后,在提高效率、节约人力成本、绿色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ETC中心负责人表示:ETC可以节约近87%的收费站扩建费用,降低约20%的人工与服务成本。车辆通过收费站的平均时间由14秒降低到3秒。
ETC联网让高速公路有了魂,通过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水平,缓解高速公路拥堵、提高通行效率,将人、车、路和信息真正结合在一起,未来ETC还将不断拓展功能,例如根据分析交通量合理调节交通流;根据公路网运输状态、流动趋势为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数据支持;ETC支付卡除了缴路费之外,还可实现加油、购物、停车一卡通……这张看不见的信息大网正在创造着更多的效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