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和OpenStack经常被描述为相互竞争的两种私有云技术。虽然这两种技术其实可以互补,但一些组织却选择从VMware迁移到OpenStack的私有云上。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组织如何能同时使用这两种技术--无论是长期的,或是走向完全基于OpenStack的云的铺垫。
首先,要记住很重要的一点,OpenStack不是一个虚拟机管理程序。它可以通过抽象层支持大多数的虚拟机管理程序,这也为我们开启了可以使用它的自动编排能力的绝佳机会。
一个具体的例子可以清楚的解释这一点。Intel的IT部门在2010年实现了一个基于VMware的大型私有云以及一个单独的OpenStack云来支持KVM和Ceph。Intel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以使用OpenStack来编排这两个环境,除了Intel定制的自动化集合。
在2014年,Intel的IT托管机构处理了8000个人工服务请求,其中花费了190000个小时在等待完成。到2016年底,Intel预计,基于它们新的云模型,90%的人工服务请求可以立即自动处理,这大大的节约了时间。
大部分OpenStack的发行版本都支持ESXi以及VMware工具的使用。这会演变成使用vSphere 和VMotion的复杂的,多云多站点的操作来支持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
Intel的做法是让VMware和OpenStack并存,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希望用更低成本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如KVM,又能够结合OpenStack编排的好处。
从VMware转移到OpenStack私有云之前要了解的事情
鉴于许多企业在VMware上的前期投资,从VMware迁移到OpenStack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但事实上,这个迁移正在发生--而且是成功的发生--这引起了VMware客户群的注意。
有些公司采取了与Intel相似的做法。他们先从自己的工作负载中切割出一块可以在比如KVM上运行的很好的环节,将那部分放到OpenStack中。随着经验的积累,更多的业务操作会转移到OpenStack上。然后,公司便需要做出关键的战略决策:保留他们的VMware环境来执行关键任务的工作负载,还是全部迁移到OpenStack。
那些最广为人知的OpenStack迁移案例研究,比如eBay,Comcast和沃尔玛,往往是非常大的企业。这是因为迁移的过程是复杂的,且需要新的资源。此外,OpenStack的功能仍在不断发展,尤其是高可用性,存储和监控的功能。这解释了为什么OpenStack-VMware的混合模型会存在,这些组织使用VMware中好用的功能来填补OpenStack的空白之处。
常见的VMware到OpenStack的迁移模型包括:
两种云环境以及vSphere共存--例如之前提到的Intel的案例;
跨VMware和OpenStack资源池的可移植性,针对应用生命周期的某些部分采用不同的云;
以及完成最终到OpenStack的迁移
随着大多数的大公司都部署这种混搭的模型,使用OpenStack的管理功能来连接资源池似乎是不错的第一步。这正是Intel在走向可移植性和用户控制资源的过程中所做的。
从逻辑上讲,下一步是创建一个可移植的应用程序架构,可以允许应用跨池迁移。将此模型应用于新的应用程序,并且有选择地,应用到现有的应用程序上,基于它们是否应该被迁移或被替换。
无论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从VMware完全迁移出去,还是只留下VMware工具,而关键任务应用使用OpenStack的部分迁移,又或者可能只是使用OpenStack来控制VMware的资源池,这是一个应该要花上几年的过程,请做好不断尝试的心理准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苹果在iOS 26公开发布两周后推出首个修复更新iOS 26.0.1,建议所有用户安装。由于重大版本发布通常伴随漏洞,许多用户此前选择安装iOS 18.7。尽管iOS 26经过数月测试,但更大用户基数能发现更多问题。新版本与iPhone 17等新机型同期发布,测试范围此前受限。预计苹果将继续发布后续修复版本。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