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业又一宗超大规模并购交易本周敲定。21日,美国硬盘厂商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宣布以约190亿美元收购闪存芯片制造龙头企业晟碟(SanDisk)。今年以来全球芯片业并购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有望刷新历史纪录。
闪存巨头谋联姻
美国闪存制造商晟碟股价近一个月大涨50%,这使其年内累计跌幅收窄至21%。晟碟股价强势反弹,主要由于该公司近期向同业抛出橄榄枝,计划将自身出售。
本周三,晟碟出售的交易终于落槌。西部数据宣布将以每股86.50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晟碟,交易总额约为190亿美元。这一报价较晟碟周二收盘价溢价15%。
晟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闪存芯片制造商之一,与三星并驾齐驱,是全球NAND闪存市场的龙头。闪存主要用于移动设备中,如今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计算机和数据中心。
相比之下,西部数据目前在闪存业务领域存在严重短板。西部数据CEO密立根在21日发表的声明中表示,与晟碟的合作能够取长补短,加速西部数据进入高增长的固态存储行业。
业 内人士表示,晟碟手中握有大量闪存知识产权,合并后的西部数据和晟碟能够实现产品线互补,包括硬碟、SSD、云端资料中心储存解决方案和Flash解决方 案。此外,晟碟与东芝公司之间已经合作超过十五年,双方签署了代工合作协议。如果与西部数据合并后上述代工协议能够继续生效,将给西部数据带来稳定而可靠 的NAND闪存芯片供应基础。
过去几年,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发展迅猛,闪存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近两年智能手机增速放缓, 同时苹果等大客户纷纷采取多供应商策略,压低芯片价格,闪存业竞争日趋激烈,供应商日子都不太好过。自2014年开始,晟碟出货量便出现下滑。最新财报显 示,晟碟在2015财年第三财季收入15亿美元,同比下滑17%,盈利1.33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近50%。
芯片业表现疲软
晟碟的业绩表现只是芯片业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受全球经济下滑和智能手机增长放缓影响,全球半导体行业今年增速显著放缓。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 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营收将下滑0.8%,这是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明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可能增长1.9%,达3441亿美元。
近期芯片企业披露的业绩印证了行业增长的乏力。英特特尔今年第三季度实现总营收145亿美元,其中PC芯片业务营收8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一半以上,但同比下滑7%,成为英特尔四大业务主项中唯一一个收入下滑的业务。
全球知名半导体厂商AMD第三季度营收为10.6亿美元,同比下降26%,当季净亏损1.97亿美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芯片业营收下降主要是受整个PC行业的不景气造成的。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销售下滑10.8%,出货总量为7100万台,下滑幅度超出该公司的预期。
Gartner也公布了最新的调查报告,预计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同比下滑7.7%,降至7370万台。
一些芯片商的股价也严重受创。截至10月22日收盘,衡量半导体行业整体表现的费城半导体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7%,个股中,英特尔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下跌5%,AMD下跌20%。
行业整合潮涌
在客户数量减少、成本上升、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等压力下,芯片企业开始通过整合来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同时简化他们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线。
今年以来,全球芯片业巨额并购交易频现。3月,荷兰芯片商恩智浦118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5月,安华高科技斥资370亿美元收购对手美国博通公司,创下半导体业最大规模的收购交易;随后不久,英特尔宣布以167亿美元收购可编程处理器制造商Altera;就在晟碟与西部数据宣布联姻的次日,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宣布与竞争对手科天(KLA-Tencor)合并,交易金额为106亿美元。
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全球芯片行业并购交易规模已达1006亿美元,远远超过2014年全年的377亿美元。这一数据还未算上晟碟与西部数据、科林研发与科天合并的交易。
与此前通过并购方式获取新技术有所区别,近期芯片行业多数并购交易开始着眼于削减制造、销售和开发等领域的成本,比如在吞并博通之后,安华高科技预计从2017年起公司每年可节约7.5亿美元成本。
行业专家表示,随着芯片制造商数量减少,价格竞争态势有望缓解,行业幸存者也可整合互补产品线,削减销售渠道投入,销售可更好地协同工作的芯片产品。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马克·埃德尔斯通表示,芯片业现在面对着成熟市场的增长放缓通病,同时还要面对成本上涨和行业的复杂性,并购是个挑战。专门对芯片制造设备市场进行追踪的市场调研公司VLSI Research分析师丹·哈奇森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让企业实现增长的最佳方式就是收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和服务中断,从Windows更新删除用户文件到Azure云服务因配置错误而崩溃,质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2014年公司大幅裁减测试团队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替代传统测试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虽然Windows生态系统庞大复杂,某些问题在所难免,但Azure作为微软核心云服务,反复因配置变更导致客户服务中断,已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问题,更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质疑。
Meta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改变AI示例间的分隔符号就能导致模型性能产生高达45%的巨大差异,甚至可以操纵AI排行榜排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格式选择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主流AI模型中,包括最先进的GPT-4o,揭示了当前AI评测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研究提出通过明确说明分隔符类型等方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面临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专家讨论显示,美国在开源AI领域相对落后,而中国有更多开源模型。开源系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需要开放数据、模型架构和参数。然而,即使是被称为"开源"的DeepSeek也并非完全开源。企业客户往往倾向于闭源系统,但开源权重模型仍能提供基础设施选择自由。AI主权成为国家安全考量,各国希望控制本地化AI发展命运。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ALM训练框架和STORM模型,通过轻量化干预方式让40亿参数小模型在优化建模任务上达到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该方法保护模型原生推理能力,仅修改2.6%内容就实现显著提升,为AI优化建模应用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