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网络安全厂商被卷入制毒的舆论漩涡,令用户产生恐慌。业内关于安全软件厂商自己制毒又自己查杀的传闻由来已久,无论当前事件是否为孤立事件,但凡此种种,其结果不仅仅是社会对安全企业的基本诚信与商业道德越来越失去信心,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种情况下,我们的数据安全如何保证?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当今社会正在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然而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大数据蕴含的巨大价值,还有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在数据采集、数据访问、数据存储、数据内容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或重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数据进行保护,同时还要对数据做备份,并且要确保备份保存的数据安全可用,这是最好的数据保护方案。
由此也可以看出,数据备份和恢复成为关注焦点也是必然。目前,用户在选择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时通常都会遇到几方面的问题:数据的持续不断增长,让数据备份成本也在逐步攀升;备份时数据量大,是一项费时费力又费钱的任务;并且,很多备份与灾难恢复方案不够实际,不能保证备份的数据正确有效、完整可用。
所以,“数据容灾备份的最佳解决方案应该是,选择使用CDP(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持续数据保护)技术作为核心支撑的产品,构建一个不仅是实时备份,并且要保证数据安全可用。尤其是对于高度依赖IT信息化的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只有持续数据保护才能够解决任何数据安全问题,也才能保障数据不会丢失,可以按任意时间点回退避免数据出现错误而不可用。只有这样,方可达到关键业务不中断的最终目标。” 《持续数据保护(CDP)灾备技术要求》标准的起草制订者之一、和力记易副总经理张明分析道。
传统的容灾备份解决方案往往只专注于对数据的周期性备份上,无法解决备份窗口的问题。另外,即便有些变通的方案能够做到实时备案,但又受到数据逻辑错误和数据一致性的困扰。CDP容灾备份恰好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其为用户提供了实时、安全可靠的数据保护手段。实施CDP容灾备份方案后,其会不断监测关键数据的变化,从而连续自动地实现数据的保护,而无须运维管理人员关注数据的备份过程。数据备份过程中,只是备份最小的增量,丝毫不会影响IT系统的性能。当灾难发生后,CDP容灾备份系统可以简单地选择需要恢复到的任意时间点实现数据的快速恢复,并且能够排除可能产生的逻辑错误,保证恢复后的数据可用。
病毒导致用户重要数据损坏、被删除的事件屡见不鲜,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愈发严重,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也更加不估量。可见,病毒入侵和数据丢失已成为信息系统最大的威胁。虽然杀毒等安全软件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乃至清除病毒,但面对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却力有不及。因此,部署容灾备份系统是必要而刻不容缓的事情。例如,CDP容灾备份系统不仅可以恢复被删除的数据,还可以对数据库进行任意时间点回退、对文件进行版本回退,帮助用户找回丢失的数据、修复损坏的数据,减低损失。
如今,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数据的价值都已经无法估量。既然数据如此重要,保证其安全、进行有效备份也成了头等大事。而安全软件一直以来都是最能深入到用户计算机内部的必备软件,也得到用户的默认依赖,这有目共睹。但用户需要的是真正的安全,系统损坏可以重装,数据损坏如何能弥补?对于用户而言,安全软件亦非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只有采用CDP方式保护好你的数据,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