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刚刚成立的初创企业,Primary Data宣称其将重塑“文件虚拟化”技术之定义,并借此进军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市场——而这显然将对EMC的ViPR以及昆腾的StorNext构成直接威胁。
Primary Data公司由David Flynn一手建立,而后又迎来了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的加盟——没错,他表示自己已经离开Fusion-io并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投入Flynn领导下的Primary Data阵营。
这样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看来这两位技术界的巨擘似乎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因为在2005年Flynn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建立服务器闪存卡初创企业Fusion-io之后,Wozniak于2009年毅然加入其麾下。
今年六月,Fusion-io公司以11亿美元的价码接受了SanDisk方面的收购。Flynn以及另一位联合创始人Rick White在公司被收购之前就相继离职,而Primary Data的成立正也正是去年下半年的事。
现在Flynn与Woz两位又重新归于同一团队——而Primary Data也由原本的隐形运作模式转向台前,向业界披露了其着力开发出的技术成果。
Primary Data的数据虚拟化技术图示
Primary Data公司CTO Flynn指出:“数据虚拟化技术在下一阶段的企业架构发展当中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为它能够凭借具备极高性能水平与极大容量的存储资源以无缝化方式将现有基础设施以及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整合为一体。”
这面技术进而定义出了“数据管理程序”这一概念,其将所有存储硬件及软件共同隐藏在一套全局文件命名空间之内。该方案利用多条不同通道用于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同时负责控制指向存储数据的访问活动。
管理员能够根据需求设置政策定义,从而引导信息的存放位置及移动操作,同时采用能够反映存储性能、价格以及保护要求的控制规则。
这套数据管理程序允许客户端以不涉及协议的方式与存储系统进行深层次对接。Primary Data公司的软件方案则负责在底层打理一切,从而在配置存储容量的同时保证存储数据有条不紊地运作。
这样的设计思路不禁让我们想起了EMC的ViPR,其中的抽象层概念与之非常相似; 除此之外,昆腾打造的StorNext文件虚拟化产品也拥有类似的特性。
Primary Data公司的管理程序能够根据需要在文件、块以及对象存储层之间实现信息迁移。这些层可以以直连存储、网络连接存储以及私有与公有云的方式存在。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一套完整的数据服务实施方案将拥有无缝化线性可扩展性,这种可扩展性将同时体现在性能表现与存储容量方面。”
Data Director充当着Primary Data软件方案的管理界面; 在下面这份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处于运作当中的图形用户界面,其中的具体内容也显示出该产品的部分功能:
Primary Data用户界面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以上截图中出现了戴尔服务器与Isilon存储方案的身影。客户可以在必要时接入其它存储设备以实现容量提升。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该软件能够兼容文件访问协议(CIFS/SMB)、块协议)FC、FCoE以及iSCSI)、对象协议以及云API。
那么磁带存储产品是否也会加入进来呢?Primary Data公司在其声明中并没有确切提及这一点。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LTO的支持能力应该是必须要有的。而且根据业务需求与预期存储规模的不同,Primary Data所提供的接口及访问协议支持范畴可能也会有所区别。
总体而言,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平台目前正成为众多供应商心目中的宠儿:EMC联邦旗下的VMware就是其中一例,而OpenStack又是另一例。单从存储虚拟化角度来看,EMC可能算得上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领域的带头大哥——目前其ViPR平台已经正式投放市场,而VMware所握有的VSAN以及VVOL等技术成果组合则在ESXi虚拟化领域当中引入了更多新鲜元素。
就我们掌握的情况,昆腾公司的StorNext主要面向媒体与娱乐、石油及天然气外加相关应用程序领域等文件虚拟化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昆腾公司在企业数据中心层面实际上并不具备完整的软件定义或者存储虚拟化抽象技术。相比之下,Primary Data却可谓是万事俱备。
在一份Gartner公司分析师Dave Russell发布报告的摘录内容当中,我们看到了其对于Primary Data背景资料的评述:“SDS[即软件定义存储]以动态方式将来自物理或者虚拟设备及/或服务的存储容量加以抽象——且不受位置或者存储类型的限制——这样一方面为用户带来了出色的敏捷性与服务质量(简称QoS)保障,另一方面也对成本进行了优化。尽管SDS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预期或者说发展愿景,但其概念本身无疑极为强大,足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变固有存储架构与存储消费模式。”
Primary Data公司这套雄心勃勃的技术方案将首先以集成化平台的方式投放市场,其具体价格将于明年年内予以公布。该公司目前已经吸引到了多家合作伙伴,而且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访问他们的官方网站、就相关技术话题与其进行交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导致认知债务,削弱基本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交替进行无辅助思考和AI支持工作的模式能保持认知敏锐度。这种认知高强度间歇训练模仿体能训练中的HIIT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思考与恢复期交替进行,可以强化大脑神经回路,防止认知衰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