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冷存储?我们应该先弄清什么是冷数据,冷数据是相对于热数据和暖数据而言的,热数据指的是需要经常调用的数据,比如说我们常见的搜索引擎中的数据;而相对应的,冷数据长时间处于静默状态,不被经常使用,例如我们收藏的照片。那么,冷存储就是将这些冷数据以低能耗大容量的方式存储起来。
冷存储逐渐变热。据统计,Facebook网站每天有来自用户的3.5亿张图片需要存储起来,这些图片将添加到facebook已有的2400亿张图片中。这些图片按照协议是不可以删除的,大部分的照片人们不会每天都访问观看。如果把它们一直储存在磁盘中,每天都要消耗巨量的电力。如何使存储这些冷数据 而不消耗大量的资源?冷存储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企业的关注。
目前,最为迫切需要破解冷数据存储难题的当属数据中心和云存储服务商。数据中心不止强调数据的运算能力,它仍有庞大的冷数据需要存储,比如说一些比较火热的社交网站。云存储服务商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可能会选择磁带存储,磁带存储虽然低能耗,但是数据访问速度将是极慢的,只能针对于那些保存那些不经 常被访问的数据、以及数小时恢复时间可接受的用户。
此外,冷存储也使用于一些特定的行业,如需要长时间保存高清照片和影像资料的大数据医疗和法律保存领域。
所以,冷存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些硬盘厂商已经借助优势技术开始抢占冷存储市场份额。比如HGST的氦技术,将不经常存取的冷数据利用磁带、光盘或最 新的氦气密封式硬盘存储。而在处理器方面,英特尔已经开始重视这部分的市场,最近,英特尔新推出的C2000正是面向冷存储领域的一款处理器产品,主打低功耗,高性能,满足用户对于冷数据存储的低成本需求。而ARM在64位芯片还未推出之时,相比较英特尔貌似已经掉队,而冷存储注重的存储成本和低功耗的特 质,让ARM收获了一部分厂商和用户的青睐。
人们每天的生活学习都会产生巨量的数据,冷数据的容量将会越来越大;而发展势头正劲的大数据技术,其价值挖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冷数据,冷数据存储在这个信息时代正愈显重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苹果在iOS 26公开发布两周后推出首个修复更新iOS 26.0.1,建议所有用户安装。由于重大版本发布通常伴随漏洞,许多用户此前选择安装iOS 18.7。尽管iOS 26经过数月测试,但更大用户基数能发现更多问题。新版本与iPhone 17等新机型同期发布,测试范围此前受限。预计苹果将继续发布后续修复版本。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