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做云存储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但只专心于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并不多见。
上周笔者参加由七牛公司组织的答谢会,与会者多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初创公司为主,话题也始终围绕着互联网展开,七牛更多扮演了一个将话筒交给这些走在前沿公司的幕后者。
七牛还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成立仅三年时间,而这正是云从飘浮在上逐步落地的三年。七牛公司总裁吕桂华回忆说,“三年前云还是飘在空中,后来我们逐渐看到产品化的趋势,才有了真正的基础设施,在这期间,七牛希望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这样一家云存储初创公司,怎么与BAT等互联网巨头竞争,怎么做存储架构的变革?这些都还是未知数。作为嘉宾,宽带资本创始人田溯宁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下,IT基础架构的变革才刚刚开始,需要新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他认为,这场变革的核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要短期谨慎长期乐观。
七牛CEO许式伟表示认同,“玩玩的心态做云服务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认为只有将云,云计算作为最核心的企业竞争力的公司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巨头并不可怕,因为这些巨头都是从一个细微点切入,最终成长为一个新兴行业的霸主……我们并不是真正地和巨头竞争,而是他们的一个子部门,其成败对他们来说也许根本无关痛痒的”。
许式伟也阐述了自己的移动互联网生态观,他认为云计算本质是为了改善企业运营率,创业者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时间,占据市场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经过分析,我们最终认为从存储角度切入会使我们的附加价值最大化,我们如果从云存储切入……我们希望能够逐步有一些独特的价值,如果真的有一天做云主机,我们也是希望云主机有高附加价值的。”
因此,七牛选择从非结构化数据为切入点,但不会止步于此,会引入第三方服务,形成合作 的生态链,让链条上的每家公司不再“苦逼”地做云计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和七牛云存储有千丝万缕纤细的伙伴们有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公有云存储是移动互联的基石——IDC助理副总裁武连峰
武连峰认为,七牛云存储走过了从公司创建以来最为关键的前三年时间,未来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将相互融合不分彼此,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引发了数据的爆炸增长,如何应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大规模增长,同时又不会让用户体验变得糟糕,这是每个应用开发者和移动互联网公司都要面临的问题。
而公有云存储正是未来各类移动应用的基石,可以驱动互联网数据的生命周期,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分发和利用,每个环节都影响应用和系统的体验。按需提供、成本节约、访问速度、扩容能力和开发支持,是衡量云存储的重要指标。利用好公有云存储以及选择有资源整合能力的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
硬件变化云端价值不变——铁皮人CEO魏纬
魏纬透露,铁皮人公司一大半的人在建设云端和内容,三分之一的人做硬件。未来硬件端是可以不断的变化,背后云端的内容和服务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可以通过用户不断使用数据帮助研发下一款的产品,准确定位他们的需求。
云可以把用户留住——极米CTO钟超
极米通过云端向用户推送内容、收集用户信息、图片同步、升级和提供游戏。钟超认为,现在云端能提供保持用户的长期黏性,例如用户的照片存的云端,产品购买记录保存在云上。硬件一直在更换,但是云端可以把用户留住。
做云要有平台思维——星网锐捷技术总监游磊青
磊青认为,应该把硬件和产品看作一项服务,而不是一个产品。现在用户希望用一个平台就能下载所有软件,他们不关心软件的数据保存在哪里。硬件只是一个平台,数据只是一个形式,对于做硬件的公司来说,应该有这样的思路。
合作把蛋糕做大——沪江网副总裁徐华
在过去的10年中,用户对互联网教育的关注层变化很大,从原来的BBS,到门户网站,再到网店,现在用户很多是通过手机端访问的。厂商之间可以有更多的合作,一起把互联网产业这块蛋糕做大。
移动互连改变用户习惯——朗博CEO杜昶旭
同样以移动端用户为主,朗博也看到了最近几年用户习惯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他们的在线教育产品用户付费率已经达到40%。移动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可以解决很多PC端无法解决的人机交互问题。
互联网不是简单地搬到线上——有道教育负责人罗媛
罗媛的观点是,教育是一个比较偏重服务的行业,携带着技术驱动和产品驱动的基因;同时这也是一个偏重内容的行业,不能只用工具思维来做教育,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加入,又有数年教育的沉淀。而就互联网来说,不应该是简单地把线下的产品搬到线上,而是用互联网思维把各种内容串联起来。
语音搜索向云模式跨越——科大讯飞语音总经理丁继栋
丁继栋说,语音搜索向云模式的转变,是一次革命。现在所有手机都可以把语音输入作为一种输入方式,这让讯飞得到了用户数据,数据让技术得到了质的提升,用户得到了语音输入的体验,为移动搜索提供了基本的能力和前提。
受益上游,惠及用户——明道CEO任向辉
如果没有从上游如PaaS提供商营造的生态,做生意的门槛就抬高了,任向辉这样说到。正是因为有了如云存储这样的基础服务,明道可以非常专注于自己的应用开发。目前明道使用的IaaS和PaaS超过7家厂商,综合使用开发设计成终端用户的产品。可以说,明道从产业上游受益,普通用户从明道更加直接地获得好处,例如用户体验更好,成本更低廉。
机会成本是云服务的优势——LeanCloud CEO江宏
LeanCloud是整个云服务链条的中间一环,为移动用户开发者提供一站式后端服务,既是各种云服务的消费者,也提供云服务给开发者构建更高一层的产品,这种产业链和细化分工,是因为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而历史较短。对于用户来说,云存储服务省成本省人力是次要的,机会成本是最主要的,当你想上线一个新产品新项目的时候,这显得格外重要。
传统企业一步步向互联网转型——步步高廖清华
以前渴望贴近消费者,现在通过互联网真真正正做到了消费者导向。步步高公司内部就是按照互联网的一些模式运作,一点点从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例如产品中加入社交功能,用户上传数据并分享,融入带有游戏化理念的应用。
廖清华认为,有了云以后,用户使用步步高的内容更方便了,直接在云端下载即可,用户和用户之间通过云产生了连接,步步高则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让步步高能够做到消费者导向,这是云带给他们的最大价值。
冲击下的战略转型——TCL付遥远
互联网公司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已经非常明显了,在这个大背景下,TCL集团做出了重要的“双+”转型战略,一个是服务+产品,另一个是智能+互联网,并且专门成立了互联网事业部,吸纳来自腾讯和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的人才。现在TCL以2B和2C两种方式并行展开业务,但但归根结底,用户数据是未来业务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各种新的尝试。
需要摸索、需要合作——中兴通讯田波
互联网公司给传统企业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传统企业摸索出一个新的方向。这个市场足够大,可以做更多的合纵连横,不同厂商的关系合作大于竞争;这个市场还没有起来,需要共同培育。合作可以降低门槛,专注于核心能力,互联网时代下比的就是快速出产品,构建生态链有助于大家共赢。
“传统巨头已经老了!” 七牛总裁吕桂华喊出这样的心声,他认为云服务是一件需要非常专注、持续投入、作为核心竞争力去做的事情,像七牛这样的创业公司和大公司之间一个重要差别,就是和开发者利益一致,站在独立且中立的位置,“如果能纵向联合起来,我们是可以一战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