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 2014)今天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主题依旧围绕着“精简IT,敏捷商道”展开。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中,华为IT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介绍了发布刚刚100天的OceanStor最新情况和融合存储战略。
华为在几年5月推出了号称业内唯一真正融合的OceanStor v3系统,把目标瞄准了实现5个融合,即SAN和NAS的融合、高中低端的融合、性能和容量的融合、主存与备份的融合、异构设备的融合,让数据自由流动。
那么在发布100天之后,华为存储的融合理念是如何在各个行业和场景得到实践和证实?范瑞琦表示,OceanStor的核心是SAN和NAS的融合,把两者融合为一套存储资源池,凤凰卫就是利用这样的存储平台实现收录、编辑、制作、媒资管理、转码系统多业务承载,效率提高300%。
“大部分厂商高中低端存储的架构和架构是不同的,华为让数据可以在高中低端存储设备上自由流动,就像灌装在不同尺寸iPhone手机上的iOS。”
范瑞琪表示,企业需要数据保护和数据备份,传统方法是需要购买备份服务器、备份软件和备份介质,OceanStor已经内置了备份软件,这个特点已经让中国农业银行尝到了甜头。
此外,他认为真正融合的存储系统还应该可以接管包括Netapp、EMC、和IBM等第三方存储系统,新加坡BCD公司正是使用OceanStor将6个厂商11个型号系统接管和融合,保护该公司已有的投资。
通过用户案例展示和华大基因等用户上台证言,华为正试图证明融合存储是为企业打造“敏捷性”的理想途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uminary Cloud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开发"物理AI"技术。该公司云原生平台可将仿真速度提升100倍,利用物理信息模型实时预测汽车、飞机等产品性能。公司推出针对特定行业的预训练模型,包括与本田合作的汽车设计模型和与Otto航空合作的飞机开发模型。融资由西门子风投领投,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通过MotionBench发现,当前最先进的AI视频理解模型在精细动作理解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准确率不足60%。他们提出的通过编码器融合技术TE Fusion有效改进了这一问题。这项研究揭示了视频AI理解的基础能力缺陷,为该领域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伦敦量子动态科技公司宣布交付业界首台采用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量子计算机。该系统已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使用标准化300毫米硅晶圆,是首台自旋量子比特计算机。系统采用CMOS技术,占地约三个19英寸服务器机架,具备数据中心友好特性。公司开发的可扩展瓦片架构支持大规模生产,未来可扩展至每个量子处理单元数百万量子比特,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推出OVO-Bench评测体系,首次系统评估视频AI的在线理解能力。研究发现当前最先进的模型如GPT-4o在实时视频理解任务中表现远不如人类,缺乏时间感知、实时记忆和主动响应能力。该研究为智能家居、在线教育、医疗监护等实际应用场景的AI升级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