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业界已经明确认识到物理阵列市场的持续衰退。廉价的云存储与虚拟阵列方案正在成本优势的驱动下迅速崛起,而且在实用性方面往往并不会带来任何影响;有鉴于此,我们确实很难证明为大多数应用程序配备专用阵列到底有何必要。
Forrester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分析师Henry Baltazar更作出声明称,我们应该“利用应用程序作为下一套存储阵列”。
Baltazar估计称目前的阵列产品主要供应给x86服务器系统,但其销售形式多年以来始终没有变化——一直作为非弹性资源存在。此外,阵列的吸引力还主要体现在价格优势层面,但随着近一段时间云服务与各类资源池机制在x86服务器上的不断涌现、前者的这种优势光环正在迅速褪去。
现在是时候正视阵列产品在成本与灵活性方面的局限了,Baltazar表示,如今我们应该转换思路、将虚拟阵列作为未来存储方案选择中的关注重点。
他还在博文中将惠普、Sanbolic以及Maxta作为值得我们认真考量的虚拟阵列供应商,同时指出EMC、IBM以及NetApp同样开始进军虚拟阵列业务。VMware与DataCore虽然也提供虚拟阵列产品,但在他眼中尚不值得一提。
“现在正是将存储技术更多地作为应用程序加以对待的良好时机,而且以闪存SSD为代表的商用硬件组件在价格上也往往要比企业级存储供应商提供的存储介质更为低廉,”他在文章中写道。
之所以会在这里提到闪存,是因为众多阵列供应商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闪存机制对产品的I/O能力加以优化,而这一趋势正在将更多固态存储设备引入数据中心环境。Baltazar同时指出,如果连工程技术因素都不再产生影响,那么向虚拟存储机制的转换可谓恰逢其时。
当然,长期关注存储技术动态的朋友们很清楚,Baltazar的这篇博文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新内容。不过他所表达的观点确实足够客观,而且如此直言不讳的表达也值得大家认真关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最新发布的《2025互联网安全报告》其中的深刻变革:攻击者正在利用AI实现更精准、更自动化的攻击,而防御方也在借助AI构建更智能的安全体系。
本文介绍了 AvidXchange 的 CIO Angelic Gibson 如何借助有趣的学习机制,缓解员工对 AI 的担忧,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
Relyance AI 推出 Data Journeys 平台,精准追踪数据流向,大幅减缩合规准备时间,并提供自建部署选项,助力企业实现全面 AI 治理。
富士通与 Nutanix 合作,将经过日语优化的 Takane 模型部署在企业 AI 平台,实现私有及混合云环境中安全高效应用生成式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