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大数据与互联网创新分论坛上,京东技术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何刚分享了京东在实践中应用大数据的心得。首先提到刘强东董事长电商行业的“刘三角”中大数据的意义,讲的就是在整个电商行业里,最重要的是打造三个平台:物流,解决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问题,在这之上要想运营的好,让电商平台真正做起来,实际要解决运营成本、物流成本和提高效率。而在经过野蛮生长期之后,必须要有大数据作为驱动,因为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
何刚
大数据描述用户标签
对于电商来说,很多网站都有几千万、几个亿的客户在进行采购,所以电商要对这些客户进行画像,每个客户有几百个标签,包括有房子吗?有车吗?有钱他愿不愿意花?社交网络关系是什么?他现在在什么地方,性别、年龄、身高、职业,还包括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情况怎么样的等等。描述用户标签,根据各种纬度进行画像分析,得以提高电商的转化率和黏性。
电商一个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另外是以商品为中心的数据分析,京东现在有几千万种SKU,来决定要选择什么时候上新品,什么时候下架,这要有详细的分析数据。除此之外还要对这个行业进行分析,对市场需求度,包括品牌,通过折价纬度进行分析。从而,京东会在适合的时间点推出适合的产品,或跟供应商达成协议,吸引这方面的商家上来开店。
中国17-18%的GDP是花在物流上,而欧美只有5-6%的样子,所以我们有很大的浪费,这就需要大数据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我们现在可以把很多用户在网上的交互,能够通过机器人的方式实现,而不是人工的方式。
大数据进行情感分析
京东有很多用户打电话进来或者在网上联系,在客服人员接起电话开始之前,京东都足够对用户进行了很多画像的分析,能知道客户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用户进行的情感分析能够猜出打电话进来的意图大概是什么,通过这些能更好的服务用户。同时京东也可以通过分析,做一些主动服务,提醒用户,比如今天下暴雨等等天灾仁厚,然后通知他们你的货会稍晚一点到,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好用户体验问题。
C2B定制化方面京东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左边写的是一个通俗的流程,投入用户的行为和对大量商户分析,能够分析出哪类用户喜欢哪类产品,客户有了这个需求有了这个购买能力,京东就会根据这个定制好一部分产品。
京东用大数据做金融
京东利用大数据做的金融,主要有两个产品: 一个叫京东白条,可以让消费者在京东上购物,即可以以透支的方式,根据客户过去的消费记录免费消费,这个产品最主要的功能是增强客户黏性。
另外就是京保贝,京保贝实际上是面对京东上面的商家、供应商、第三方商家的一个保理产品,它的特色是可以根据这些商家、供应商运营情况,来制定出一个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因为京东完全是依赖于这些供应商的交易数据做这个事情,京东的成本非常低,可以做到比行业里标准低将近一倍的成本借给商家资金,而且可以做到非常实时,三分钟之内从申请到放款。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网络和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提供商NetBox Labs完成3500万美元B轮融资。该公司是开源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平台NetBox的商业化运营方,服务数万家企业用户,包括数十家财富500强公司。NetBox已成为现代技术基础设施构建、管理和自动化的标准平台,可加速创新、简化运营并支持AI应用场景。
这项研究开发了VIDEO-RTS系统,仅用传统方法3.6%的训练数据就让AI学会了真正的视频推理能力。系统采用"纯强化学习"跳过死记硬背阶段,结合"稀疏到密集"的自适应推理策略,在五个权威测试中平均准确率提升2.4%。这一突破性进展可能改变AI视频理解的发展方向。
ITPro Today针对IT专业人士进行的边缘计算策略调查显示,55%的受访者对边缘计算概念仅"有所了解",21%的组织IT预算中边缘计算投资不足5%,而33%的组织至少投入10%。性能提升和安全性是采用边缘计算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和数据缓存是主要应用场景。Microsoft Azure IoT Edge是最广泛使用的边缘平台,混合云-边缘模型成为主流架构。成本仍是边缘计算采用的最大障碍。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能够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机器人系统SRT-H。该系统采用分层决策架构,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在8次完整手术测试中实现100%成功率。系统通过观看16000个手术轨迹学习,能够像人类医生一样观察、判断和纠错,代表了手术机器人向真正自主化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