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户与服务供应商显然希望通过设计云服务方案控制存储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程序的过分臃肿很可能大大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Wikibon公司CTO David Flover在其《实现低成本企业级云存储服务的挑战》一文中认为,约八成的应用程序拥有将相关存储成本降低50%左右的可能。这种臃肿的“便便大腹”由少数一层与全部二层应用程序所构成,我们应该在设计思路当中对其架构与管理机制作出简化。文章强调称,并不是每一项存储服务都需要面向低延迟数据库与应用程序等需要昂贵服务项目与管理流程的支持,其实很多应用程序真正需要的是尽可能降低相关存储成本。
当前,混合阵列在性能表现与使用成本之间找到了最理想的折衷方案,Floyer在文中写道。全闪存阵列仍然太过昂贵,而且关注重点集中在高性能应用程序的单位IOPS成本而非单位存储成本身上。作为将软件定义存储与直接附加存储的各项优势加以结合的解决方案,服务器SAN为我们带来一套更为灵活且性能出色的存储架构,不过其成熟程度仍然有所欠缺——Floyer认为这种状况要到2015年乃至更晚才会有所改善。
大多数供应商所推出的混合系统都能切实运作,但他将目光聚焦在IBM的XIV这边。它能够提供简单的操作方式,消除将目标应用程序进行存储分层的必要且可以轻松解决“毗邻影响”这一难题(指那些对基础设施资源需要极高的应用程序,其运作有可能挤占运行在同一存储阵列上的其它应用程序)——更重要的是,只需要小型技术团队即可轻松对其进行打理。他建议将XIV包含在RFP当中用于共享存储服务——尽管还称不上完美,他同时对其具体优点与弊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Floyer设计了一套对比模型,假定企业用户拥有每年100亿美元营收数额以及总计1.5亿美元的整体IT预算,在此基础上计算传统分层式存储与云优化混合存储在使用成本方面的差异。根据该模型的测算,削弱应用程序的臃肿状态后,存储的整体成本可由原先的1616万9000美元降低至847万4000美元。
与其它所有Wikibon研究成果一样,这份专业分析报告可以免费形式在Wikibon官方网站(点击此处查看)上随意查阅。该机构也欢迎IT专业人士们在Wikibon社区内注册为免费会员、参与研究项目、对议程作出影响并发表自己的研究结论、问题与指导意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名的投资机构ICONIQ Capital发布了《开发者手册:2025年AI现状报告》,基于对300位企业高管的调研,包括CEO、工程负责人、AI负责人和产品负责人等关键决策者,涵盖了从初创公司到十亿美元巨头的各个发展阶段,深度剖析了当下企业AI产品应用的全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从"如何构思、交付和规模化AI驱动业务"的完整路线。
中科大团队开发出LongAnimation系统,解决了长动画自动上色中的色彩一致性难题。该系统采用动态全局-局部记忆机制,能够为平均500帧的动画进行稳定上色,性能比现有方法提升35-58%。核心创新包括SketchDiT特征提取器、智能记忆模块和色彩优化机制,可大幅提升动画制作效率。
南开大学团队开发出DepthAnything-AC模型,解决了现有AI距离估算系统在恶劣天气和复杂光照条件下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创新的扰动一致性训练框架和空间距离约束机制,该模型仅用54万张图片就实现了在雨雪、雾霾、夜晚等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距离判断,同时保持正常条件下的优秀性能,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等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