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的兴起给全球网络市场未来格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市场逐渐走向洗牌之时,也意味着市场中会出现很多机遇。博科作为资深的网络厂商,在SDN时代下正在积极转型与完善布局,通过以Vyatta网络平台为基础来构建自身的长期网络平台战略,重点向运营商市场发力,希望能够抢占到NFV领域的制高点。近日,博科正式推出了其新的Vyatta开放式网络平台,涵盖NFV连接服务、SDN结构服务和功能编排三大核心层,致力于为云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构建开源式、开放式、拥有网络控制力的网络平台。
博科近年来在SDN和NFV领域布局动作颇多,是SDN两大组织ONF和ODL的重要成员,博科CTO David Meyer则是ODL董事兼技术委员会主席。在2012年11月份,博科通过收购Vyatta获得了其开源路由器产品,博科希望通过整合已有产品和Vyatta从在而在NFV市场获得独有竞争力。早在今年3月份,博科运营商策略副总裁Andrew Coward就向媒体表示:“Vyatta的虚拟路由器软件是博科NFV领域重要的产品。”
博科近日则对外详细介绍了其以Vyatta为核心的开放网络平台。根据博科介绍,Vyatta网络平台分为服务、控制以及编排三个核心层。在服务层中,核心是Vyatta开源路由器软件(可提供防火墙、VPN等功能服务),并整合了博科之前已有的应用交付功能;在控制层则采用了ODL在今年2月份推出的Hydrogen SDN平台来实现集中控制、简化管理;在编排层则引入OpenStack的广泛功能和可互操作与编排。
图一:博科Vyatta平台架构示意图,博科意图构建开放式的网络平台架构,通过开放式公共协议、开放式API以及模块化设计能实现多厂商参与。
博科北亚区运营商业务与战略业务关系部门总监刘韦成表示:“博科Vyatta平台是业内第一个真正的开放式平台,支持越来越多的开放式标准和开源项目。在服务层,除了防火墙、VPN以及应用交付等功能那个外,未来不排除通过开房API的方式将其他厂商的功能加入到Vyatta平台之中,比如跟VPN相关的功能;在服务层,博科拥抱OpenDaylight;在编排方面,博科紧接着OpenStack的标准。”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是运营商们提出的,运营商由于其特殊性,拥有大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如果利用虚拟化技术将不同网络设备整合到数据中心标准化硬件环境,从而降低运营商网络和运营成本就成为运营商们当前最热衷的话题。“运营商最大的成本就是运维成本,全球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云公司在跟博科讨论NFV,NFV已经是他们未来策略的一部分。”刘韦成表示。在博科看来,通过Vyatta网络平台可以让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给企业客户,并让这些用户降低了对专有硬件和物理设备的依赖。
图二:博科网络平台战略规划图,当前主力产品为博科Vyatta 5600,未来,Vyatta平台还将加入vADX VM和vRouter VM等功能。
“5600相比5400会有十倍的功效是因为Intel,Intel是博科核心的合作伙伴,我们优化后的软件会有更好的表现,未来博科也会与其他处理器平台进行合作。很多客户表示他们的OpenStack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客户只需要把OpenStack集成连接Vyatta即可使用。”刘韦成表示。
图三:博科给出的网络平台格局,博科认为Vyatta是以软件为中心、针对运营商和云服务提供商的开放式架构平台,具有独有的优势。
刘韦成表示:“以思科为代表的厂商主要还是以硬件网络设备为主,现在这已经不是运营商的想法,运营商需要的是有更多不一样品牌的网络设备出现在网络之中;VMware的NSX是软件平台,但是主要针对的还是企业级客户。博科并不像其他硬件设备厂商那么大的负担,博科认为的商机就是运营商和云服务提供商,为它们提供以软件为中心的开放式架构平台。”
点评:运营商市场向来是“不差钱”的,随着运营商逐步走向转型,NFV必然会成为运营商的发展重点。博科敏锐地看到了NFV所蕴含的机会,主打以开源、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希望通过平台化的产品来帮助运营商和云服务提供商实现网络的控制和服务的提供。当然,各种开源平台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像OpenStack虽然最近两年轰轰烈烈,但是仍然有不少有待完善之处和需要更多推广;而OpenDayLight的Hydrogen SDN控制平台刚刚推出不久,运营商对于Hydrogen的态度还未可得知,所以博科的Vyatta网络平台所要走的路仍有很长。运营商渴望简化架构、降低成本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博科能够率先发力该领域值得关注,让我们拭目以待博科Vyatta未来的表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三星与AI搜索引擎Perplexity合作,将其应用引入智能电视。2025年三星电视用户可立即使用,2024和2023年款设备将通过系统更新获得支持。用户可通过打字或语音提问,Perplexity还为用户提供12个月免费Pro订阅。尽管面临版权争议,这一合作仍引发关注。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苹果M5 MacBook Pro评测显示这是一次相对较小的升级。最大变化是M5芯片,CPU性能比M4提升约9%,多核性能比M4 MacBook Air快19%,GPU性能提升37%。功耗可能有所增加但电池续航保持24小时。评测者认为该产品不适合M4用户升级,但对使用older型号用户仍是强有力选择。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