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Objective Analysis公司的芯片业务分析师Jim Handy就最近3D NAND技术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我们(El Reg网站存储频道)则邀请他就其中几个简短问题作出了进一步阐述。
他的回应实在非常简洁,因此我们甚至不需要对他的发言进行重新整理——请一起来看具体情况。
El Reg: 3D NAND当中到底有没有使用TSV(即硅通孔技术——以垂直电子连接贯穿整个芯片)?如果没有使用,理由又是什么?
Jim Handy: 3D NAND当中并没有采用TSV,理由很简单——根本不需要。TSV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芯片,而3D NAND本身就是单独的一块芯片。
El Reg: 那么3D NAND是否使用了平面单元堆叠技术?
Jim Handy: 3D NAND使用的是侧向单元。这种设计与平面单元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实如果能不再将其称为“3D”、转而使用“侧向”NAND这种称呼,大家可能就会对其设计思路拥有更清晰的印象与更准确的把握。
El Reg: 平面NAND与3D NAND中的闪存单元在几何开关上有哪些不同之处?3D NAND会给光蚀刻工艺带来怎样的影响?
Jim Handy: 3D NAND单元的形状上类似于甜甜圈,而平面单元则是又扁又方。我们很难直接就“大小”对二者者比较,因为它们是由多种不同组成部分汇聚所构成。3D NAND芯片的制造方面对光蚀刻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制造商可以利用40到50纳米这类要求更为宽松的制程技术——不过这种结构中的层数更高。
Jim Handy:三星公司已经实现了较高的产品可靠性表现,但并没有发布规范来巩固这一技术成果。一位专业素养出众的记者曾在去年八月发表过一篇题为《三星正在打造3D NAND闪存芯片》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指出:“我猜测该公司所使用的电荷限制技术能够降低产品的规定能耗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这就实现了双赢目标:不仅写入功耗更低、使用周期也更长。不过就个人而言,我对这套方案并不乐观。”
不过这位分析师继而敏锐地发现了其它端倪。“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目前三星正在生产其2G 3D V-NAND,但在该公司之外我没遇到过任何一家曾经见识过其1G 3D V-NAND产品的企业用户。”
TSV属于芯片之间的连接方案,因为单独一块芯片根本不需要这项技术。没错,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请大家把它记在脑袋里或者写在电脑的屏幕保护程序当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nfinidat发布InfiniBox G4系列最新升级,实现容量翻倍、物理占用空间缩减31%、入门价格降低29%。新款InfiniBox SSA G4 F24仅占11个机架单元,起始容量77TB。混合系统单机架最大有效容量从17.2PBe跃升至33PBe,增幅达92%。系统原生集成S3对象存储协议,支持文件、块和对象存储统一管理,能效比竞品高7倍。
香港大学联合多家顶尖机构开发出推测性雅可比降噪解码技术,巧妙融合扩散模型降噪与自回归并行处理,将AI图像生成速度提升2-5倍。该方法通过训练模型处理噪声输入并预测干净标记,实现多位置同时生成,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缩短等待时间,为AI创作应用带来革命性改善。
微软的MAUI跨平台应用开发框架将通过第三方框架Avalonia获得Linux和浏览器支持。MAUI目前支持Android、iOS、Mac Catalyst和Windows平台,但缺少Linux支持。AvaloniaUI公司正在为MAUI开发新的后端,使用Avalonia渲染器替代原生控件,同时支持WebAssembly在浏览器中运行。该方案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提供预览版本。
韩国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提出TAG方法,解决AI绘画中的"幻觉"问题。该方法通过放大扩散过程中的切线分量来引导AI生成更真实图像,无需重训练模型且计算成本极低。实验显示TAG能显著改善图像质量,减少不合理细节如多指手等,同时可与现有引导技术结合使用,为AI绘画领域提供了简单有效的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