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IBM终于下定决心,打算中止转销NetApp的归档存储方案、转而集中精力推广自家产品的普及。我个人也期待着蓝色巨人放出另一条仅仅是时间问题的公告——停止销售贴牌Engenio产品,这主要是因为其与IBM自家产品存在显著的功能交集。
事实上,IBM自己的Storwize系列与Engenio产品线的功能重叠程度甚至超过了IBM NAS与NetApp NAS间的关系。因此我猜测我们未来可能会看到关于V5000u与V3700u的公告。而且如果IBM真的打算选择“见利忘义”的发展道路,那么他们将把宣传重点放在Storwize统一设备的外部虚拟化功能及其更为广泛的外部设备型号支持能力方面。
但我们是否已经触及“NAS拐点”?我开始感觉到这一趋势的临近——当然仅限于传统归档存储领域。虽然目前存储容量仍在不断增长,但人们显然不希望把浩如烟海的数据保存在昂贵的归档设备当中,而且事实上大多数归档设备都价格不菲。
这类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一部分商用解决方案,而且与全闪存阵列相比其使用成本也并没有多少优势,特别是考虑到大家还需要购买必要的软件配备项目来保证其顺畅运转。
NetApp始终与EMC旗下的VMware保持着亦步亦趋的发展节奏;有趣的是,当VMware销售团队造访我们的企业之后、总会有NetApp的市场推广人员快速跟进——相比之下EMC的销售部门反倒没这么敏锐。
VMware与EMC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直到过去几年才逐渐显露出来。当然,VSAN的面世意味着VMware目前并不希望把业务份额留给任何其它存储合作伙伴。
NetApp未来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保持自身产品与其它方案相关性的同时实现业务改造;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FlashRay很可能是目前主流供应商所能拿出的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全闪存阵列技术,但要获得确切回报、还要等待其真正投放市场。
此外,NetApp还需要找到在市场上继续生存的有效途径,而当前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完全由价格决定:没人愿意以每TB 1000美元的价格来存储主目录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即使配备压缩或者重复数据删除功能也不可能。
我猜同样的挑战也困扰着每一家挣扎求存的存储厂商,只不过NetApp似乎是其中形势最为严峻、反应也最为积极的企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arki 推出的 Encore 平台借助先进 AI 与深度学习,实现全流程精准用户获取和留存,同时保障隐私安全,为移动营销注入全新活力。
KDDI与DriveNets联手,通过部署分离式路由器和软件网络服务,加速开放网络构建,提升扩展性、降低成本,为AI时代数据爆发做好准备。
RSAC 2025 聚焦网络安全的变革:通过自主 AI 行为、无密码认证和跨云监控技术,构建以身份认证为核心的新防御体系,全力应对快速变化的网络威胁。
CrowdStrike宣布裁员约500人,同时强化AI技术以提升效率并推动创新,旨在借助AI转型升级、加速产品落地与市场扩张,不过也面临生成式AI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