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于上周末在德国德累斯顿的InterMag Europe大会上展示了最新的卡式磁带技术。通过这一技术,一盘磁带可存储180TB的数据,达到苹果公司经典版iPod的1184倍。
索尼与IBM合作开发了这一技术。这种磁带从技术上可以存储4730万首歌曲,或3700部蓝光电影。通过这种技术,每英寸磁带上可存储148GB的数据。
索尼的这一技术创下了磁带存储容量的新记录。2010年,富士曾开发出一款磁带,能存储35TB的数据。
简而言之,这种技术通过磁带上的微型磁性点来记录数据。这种磁性点的平均宽度仅为7.7纳米。索尼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将尝试这种新磁带技术的商用,并将继续对其进行改进。
不过,尽管这种磁带能存储大量数据,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方便。相对于数字存储设备,从磁带中存取数据花费的时间更长。因此这种磁带的最大用途是备份大规模数据库,或是保存个人用户的媒体库。
据报道,索尼的新技术,大幅度提升了磁带存储数据的能力。在2010年,磁带存储的数据密度为每平方英寸29.5GB,作为对比的是,一个蓝光光碟每一存储层的存储容量,仅为25GB,一张光盘可以保存40到50GB,但其数据存储能力,和磁带不在一个档次上。
索尼宣布,已经成功研发了一种新的磁带存储材料,每平方英寸可以保存148GB的海量数据,相当于三张蓝光光碟。索尼的技术突破,也创造了磁介质保存数据的世界纪录。
如果换算成一个完整的磁带,数据存储量达到了185TB,这相当于3700张双层蓝光光碟的存储量(这些光碟堆起来,可能有4.4米高)。
除了蓝光光碟之外,索尼新磁带保存的数据,要比9305个硬盘阵列的容量还要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专家Sungjoo Yoon在TED演讲中提出"偏好原理",认为了解用户喜好信息越多,就能创造更强大的技术。他将市场变化比作"地壳运动",从1969年命令行界面到80年代GUI,再到90年代网络界面,技术发展都遵循这一规律。自然语言处理能建立信任,而AI智能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非人类参与者将在人类主导的世界中发挥作用。
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团队发现现代AI视觉模型具备强大的图像排序能力,能够理解年龄、美观程度等连续属性并进行准确排序。研究测试了7种AI模型在9个数据集上的表现,发现CLIP模型表现最佳,且仅需极少样本就能学会排序。这一突破为照片管理、电商展示、社交媒体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微软推出了Copilot Vision AI新功能,该技术能够扫描和分析用户屏幕上的所有内容。这项AI视觉技术可以实时理解用户正在查看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和应用程序界面,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和个性化建议。此功能的推出标志着AI助手向更深层次的用户体验集成迈进。
KAUST团队开发UnMix-NeRF技术,首次实现3D场景重建与材料识别的同步。该系统利用光谱成像技术,能够识别物体的材料特性,不仅重建逼真3D场景,还可自动分离不同材料区域。技术在多个数据集上表现优异,为机器人、增强现实、工业检测等领域带来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