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来源:Leo L. Suarez;IBM 2007年6月12日
关键字:
记者:在IBM的四大服务器系列当中,仅有eServer x系列采用了其他公司提供的处理器,而eServer i、p、z系列都是由IBM负责系统的所有 部分,包括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等等。那么,eServer x系列在研发上的策略与IBM的其他服务器系列有何不同?
Leo L. Suarez:IBM在服务器 设计上有40年的经验,我们会将这些经验入到eServer x服务器的X3架构当中。在研发上的不同在于,p、i、z系列上有更多的IBM自己的零组件。尽管采用了英特尔 的处理器,但IBM仍旧投资了1亿美元为eServer x系列研发X3芯片组。
记者:x架构已经研发出3代了,研发代号为Summit的第一代x芯片组仅花费了2000万美元,而到X3已经是1亿美元。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投 资额的巨幅增长?快速增加的投资会否影响IBM在x系列芯片上的研发方式?例如,IBM是否有计划与其他公司联合进行开发?
Leo L. Suarez:1亿美 元是投资总额,这个数字包括我们以前投资的两千万美元。在芯片组上研发上花费这么多钱的原因是,X3芯片组是第一个在eServer x服务器上的64位芯片组。不仅 如此,我们在研发重心上也有所改变:以前,我们的重心只是如何更好地支持至强处理器,而现在的重心是将至强处理器如何扩展到大型主机的应用上去。因此,X3 芯片能够支持虚拟化的英特尔技术,其技术性能和鲁棒性比前代芯片组产品要高很多。
记者:在IA平台下,技术进展主要是由英特尔推动的,比如DDR2,比如PCI-X等等,而且1路、2路芯片组原来一直是由英特尔和ServerWorks 占主导,现在英特尔也推出了4路芯片组,IBM认为英特尔是否会继续主导4路市场?
Leo L. Suarez:一个服务器宕机会让整间银行宕掉,而PC发生 故障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IBM之所以发展X3芯片组技术,是因为我们有很多集成的技术、服务器整合的技术在后端支持,这些技术不只整合了这些服务器,也代表 了IBM在技术上的领先。在取材上,IBM希望用标准部件来做,但是这不代表IBM没有价值,IBM的价值在解决方案、在整合上。在技术整合的时候,IBM是追求附加值 的,它在投资硬件的时候,只有看到市场不完整的时候才投资应用,现在我们投资于X3,是因为我们并不认为英特尔完全懂得64位应用服务器、虚拟化应用 以及向上扩展应用。
记者:有这样一个观点:在未来整合的数据中心中,服务器主要由大型的UNIX系统(或者安腾系统)与刀片服务器构成,而刀片服务器最能 支持到4路。因此,在这个观点中,8路或以上的x86服务器并没有多大的市场。同时,4路及以上的服务器主要是应用于例如数据库这样的后台应用,但这些应用还是 以UNIX机器为主,8路以上的x86服务器的用户购买非常少。那么,IBM开发8路以上的x86服务器有什么样的实际应用意义?
Leo L. Suarez:首先, 我们相信4路以上的Intel处理器还是有巨大的市场的。IDC预测,2007年~2008年的服务器市场中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是基于英特尔技术的。随着英特尔技术的 使用,而且随着客户理解虚拟技术以及虚拟技术在服务器整合方面的效率,我相信4路以上服务器的市场不会太小。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早已参与进来的IBM将成为这 个方面的领导者。事实上,eServer x系列服务器部分利润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于4路以上服务器。
其次,当您谈到服务器的时候,还要看客户的应用。事实上,例如DB2这类数据库应用天生就是适于采用向上扩展的服务器,它需要在同一台机器里有 更多的处理器数目、有更多的内存容量。现在对于市场上很多研究,发现英特尔处理器在服务器当中的实际上使用率甚至不到25%。刀片服务器确实有其优势,但作 为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时,将利用率不足25%的处理器堆在一起的方式并不合理。
此外,再来看看市场上其它的服务器供应商。我们的竞争对手正在一窝蜂追求虚拟化,而虚拟化对IBM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旧的概念了。IBM在技术方 面一向非常前瞻,我们比竞争对手看得更远,因为我们在过去四十年中一直具有技术前瞻的传统。
记者:Opteron处理器的直联架构会使开发8路服务器的难度降低很多,IBM如何看待这一技术趋势?
Leo L. Suarez: Opteron将内存控制器放在CPU里面,当一颗CPU故障的时候,对CPU控制的内存来说,也产生了问题,你也丢失了相应的内存寻址功能,而IBM设计的X3芯片组,当一 颗CPU故障的时候,X3的芯片组会把它本来在寻址的内存和I/O重新分配给其他正常工作的CPU,这是我们谈到在做虚拟化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随着CPU数量的增 加,把内存控制器集成在CPU里面会使风险增加。
在未来多核心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有一个问题会产生,CPU可用性会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其它的厂商,竞争对手,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们都 没有发展自己的芯片组,但IBM有自己的芯片组,我们的焦点是在这个芯片组上,我们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我们的重点也是增加这个芯片组的可用性。如果以后你发 现Opteron在多核出现失灵的时候,一定再会重新设计一个芯片组,重新分配内存和I/O,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是在设计的时候,成本会提高。竞争对手也许会 说,我可以用软件来实现内存的重新分配。但问题是,如果用软件,系统性能也会降低。所以,我并不建议用软件解决。而IBM设计的X3芯片组是通过硬件来实现, 这对系统的性能是有帮助的。
此外,对于X3架构来说,内存控制器和I/O控制器的特性是一个主要优势。它在内存控制器里有一个特别的过滤器,使内存有一个寻址功能,而以前的 设计当中是不具备寻址功能的,也就是说处理器不知道内存的具体位置。现在有一个类似寻址的功能,内存控制器告诉处理器下一条内存在什么地方,这使延迟比原 来降低了五分之一。
当然,由于Opteron在浮点运算上的能力,IBM把Opteron处理器的产品定位于高性能运算上。目前,IBM有基于Opteron的1U高的2路服务器。同时,由 于Opteron处理器在功耗方面的优势,而刀片服务器对这方面的要求很高,因此IBM也将推出基于Opteron处理器的刀片服务器。
记者:虚拟化在IBM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是把至强带到主机应用的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那么,英特尔的虚拟化技术和IBM原来的虚拟化技术如何结合?
Leo L. Suarez:虚拟化是一个概念,其关键就是要把很多的应用程序无缝地连接在一起。X3芯片组的设计工程师与设计IBM其它的主机 和芯片组的工程师做虚拟引擎的工程师是一样的,甚至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见解和理念才有了今天的X3芯片组。因此,X3芯片组的开发工程师都了解大型主机的虚拟 化技术,对他们来说能够很快地就把虚拟化的连接做得很好。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客户,他们有主机,也有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但现在他们的问题是怎么样协调管理主机和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 IBM希望通过应用软件的管理层来协调主机和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
注:eServer x系列发展史
eServer x系列主要是为基于Intel处理器的服务器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企业对工业标准服务器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的要求,以及对于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交叉平台的集成和互操作性的应用。
第一代企业级X架构:2001年推出代号为“Summit”的芯片组,是第一代“企业级X架构”的核心,也是“X架构”技术发展的重 要一步。这款IBM自行研制的新型核心芯片组:XA-32/64位芯片组,赋予了服务器全新的企业级功能。同时,它集成了IBM大型机技术,如铜芯片技术和绝缘硅技术等 ,这为基于Intel芯片的服务器增添了类似大型机的特性。
第二代企业级X架构:2003年6月,IBM推出了第二代企业级X架构芯片组,支持Intel 2.8GHz的第二代Xeon MP处理器。这一代X 架构的主要改进有:采用了配合新至强处理器的XA-32第二代芯片组,该芯片组支持CPU的按需扩展,最高可到32路;内存不仅支持热插拔,还支持热添加;四级缓存 提升到64MB;对远程I/O的支持也更加增强,而且在第二代企业级X架构中还增加了铜诊断(Copper Diagnostics)技术。
第三代企业级X架构:2005年4月,IBM推出了第三代企业级X架构芯片组。(责任编辑:王海旭)
1988年,Suarez先生加入IBM最初的移动计算团队。作为主要的成员,他参与了ThinkPad品牌的定义和开发工作,并且在1992年成 功发布了这一IBM著名品牌。
在1992至2002年期间,Suarez先生在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负责重要的管理和执行工作。他历任拉丁美洲移动产品品牌经理、移动产 品市场总监以及个人电脑事业部全球产品及市场副总裁。
2002年10月,Suarez先生担任IBM eServer x系列服务器副总裁。他负责IBM全球Intel服务器业务,包括定义产品策略、发展蓝图 、产品定位,以及品牌管理和执行。
Leo L. Suarez说:“我可能是前50个在IBM做PC的人,同时也是Thinkpad始创者之一。正是由于我以及我的同事的工作, IBM工厂才有了第一批大约100万台的电脑或者设备;IBM也第一次大容量生产并且运作这么多的设备。也正是因为这次经验,使数量这个概念在IBM保持下来。”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