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 (HDC 2024)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重磅发布盘古大模型5.0,在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三个方面全新升级;同时,张平安展示了盘古大模型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丰富创新应用和落地实践,持续深入行业解难题。这也将为建筑设计和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还极大地加速了创新周期,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意工具。
张平安强调,一直以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都坚定的聚焦行业,在解难题、做难事的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重塑千行万业。
据介绍,在工业设计领域,以新车造型设计为例,周期一般需要1-2年,盘古大模型可以让汽车的造型设计时间大幅缩短。造型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灵感,通过对话、画图与大模型交互,生成3D汽车数字模型,并可进行风格化调整、零部件编辑、颜色更换等。盘古大模型生成的数字模型还可直接输出成3D文件,支持10几种主流格式,设计师可以直接3D打印成样品,减少制作油泥模型的轮次,极大地节省成本和时间。
除了汽车造型设计,盘古大模型还可以用于汽车的工装设计、模具设计,以及电子产品领域的工业设计等。华为云与东莞市政府共同打造了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希望让当地更多的电子制造类企业使用到盘古大模型的工业设计服务。
在建筑设计领域,基于盘古大模型的可控生成能力,只需输入设计的黑白草图,即可生成彩色并带有纹理的建筑群360°实景视频;基于盘古3D重建能力,还可以构建出高真实感的建筑3D模型,将复杂建筑群的概念设计周期从数周缩短到数十分钟,助力建筑师创造出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
“盘古大模型让每个工业设计师、每个建筑设计师都拥有自己的专业助手,让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 张平安表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