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全球科技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开始展示在AI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战略部署,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发布和合作活动相继展开,预示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谷歌推出了Gemini 1.5 Pro和Gemini 1.5 Flash两款新的大型语言模型,并发布了声称效果超过GPT-3的生成视频模型Veo。微软在Build 2024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50多项与AI相关的更新,包括Team Copilot、Microsoft Fabric、Azure AI和Cobalt芯片等。英伟达发布了“最强AI芯片”Blackwell,并宣布将继续坚持数据中心规模、一年一更新、技术限制和一个架构的发展路线。苹果与OpenAI达成合作,推出了系列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并发布了个人化智能系统“苹果智能”。
AI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独自引领AI发展,但是美国确实走在了AI发展的前列。面对美国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强势竞争,中国AI如何才能走出自己的路?特别是在高端GPU芯片出口限制层层加码、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的AI产业更需要在多个方面加强自主创新。
AI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中国目前在高端芯片领域仍面临着进口依赖的问题。因此,中国AI企业必须加快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算力自给自足。
AI应用的推广需要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需持续投入和优化,提升整体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大模型研发方面,AI技术的核心在于算法和模型的创新。中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这为大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中国AI企业应加大对大模型的研发投入,探索更多元的应用领域,提升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商业价值。
在全球科技巨头纷纷亮出AI“大招”死磕的时候,华为也将于6月21日至23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24)上展现其在AI行业应用上的广泛探索。届时,华为云盘古大模型5.0将重磅亮相,并呈现在行业落地方面的最新成果。
自2023年7月7日发布盘古大模型3.0以来,华为在AI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一模型在矿山、药物分子、气象、铁路、政务、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应用成果,为业界贡献了先进的算法和解决方案。
如今,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即将迎来一次重大升级。在HDC 2024上,我们将见证盘古大模型5.0的首秀。这一全新版本的大模型有望在多模态能力、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并为更多行业带来突破性的应用。这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华为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推动全球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