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4S的蓬勃发展下,应用先进的科研工具,辅助生信研究已经成为了各大机构、院校、实验室以及企业的常态化需求。而由广州实验室主办,Bio-OS社区承办的首届Bio-OS开源开放大赛,旨在挖掘和培养该领域人才,促进生物科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为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角逐、层层选拔,最终25支参赛团队凭借优异的技术能力、领先的方案思路荣获大赛各个奖项。大赛的颁奖仪式在火山引擎AI for Science闭门研讨会上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徐涛致辞。
徐院士致辞
徐院士指出,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科学研究的重要驱动力。广州实验室与火山引擎联合开发的开源开放的生物医学大数据操作系统Bio-OS,能够不断积累和沉淀各类生命科学研究相关数据集和工具资源,可使用户方便快速地完成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任务,为生命健康科研创新搭建了通用性、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底座。作为全新的生物医学信息分析支撑底座,Bio-OS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而开源是重要的实现路径。希望通过Bio-OS开源开放大赛活动汇聚更多国内外相关领军高校院所、企业和开源社区力量,不断迭代升级,形成新时代生物医学领域的核心智力和技术资源融合创新平台。
本届大赛,以“开源共赢,科学无限”为宗旨,共设立论文复现挑战赛、任务挑战赛、开源贡献打榜赛三大赛道,参赛团队和选手需在生物医学大数据操作系统Bio-OS的基础上,通过Bio-OS进行生物信息学研究,或是为Bio-OS平台拓展功能和应用。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球45所高校、16所科研机构、8家企业单位的187支团队、217名选手参与。大赛历经报名、初赛、初赛评审、线下总决赛四个阶段。在12月6日举办的线下总决赛当中,15支入围决赛的参赛团队和选手们汇聚北京上演巅峰对决,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级研究中心、知名大学、火山引擎等单位的知名教授、国家特聘青年人才、行业资深专家共同组成评审团经过严格答辩评审,最终决选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胜奖。
线下总决赛现场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备委员会核心组负责人孙之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主任张泽民,本届大赛主席、广州实验室研究员李亦学等专家领导为获奖团队和选手颁奖。
嘉宾们为获奖团队/选手颁奖
开源共赢,科学无限!本届大赛的圆满举办,不仅为Bio-OS开源开放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种子成员,也为生物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未来,广州实验室将持续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人员、开发者、数据科学家们深度联合,共同探寻生命健康数据密集型科研创新发展的崭新路径!
2024 Bio-OS开源开放大赛
2024 Bio-OS 开源开放大赛即将开始启动报名,现邀请广大高校学生、生信领域爱好者与大家一起探索生物信息学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方向,参与实训,挑战自己。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breOffice 25.8版本以"更智能、更快速、更可靠"为特色正式发布。新版本在多个方面实现性能优化,包括启动速度、文档滚动和文件打开速度的显著提升。该版本增强了对微软Office文档格式的兼容性,改进了连字符处理和字体兼容性,Calc表格组件新增十多个函数以更好支持Excel文件导入。值得注意的是,LibreOffice 25.8首次支持PDF 2.0格式导出,并具备PDF数字加密和签名功能。新版本提高了系统要求,不再支持Windows 7/8系列和32位系统。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出ViNT视觉导航系统,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仅通过"看"就能在陌生环境中导航。该系统模仿ChatGPT的学习方式,通过分析600万个导航轨迹掌握通用导航能力,在未知环境中的成功率达87%。这一突破将推动物流配送、家庭服务、搜救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发展。
微软AI首席执行官苏莱曼发文称,研究AI福利和意识"既不成熟又危险",认为这会加剧人类对AI的不健康依赖。而Anthropic、OpenAI等公司正积极研究AI意识问题,招聘相关研究人员。业界对AI是否会产生主观体验及其权利问题分歧严重。前OpenAI员工认为可以同时关注多个问题,善待AI模型成本低且有益。随着AI系统改进,关于AI权利和意识的辩论预计将升温。
谷歌DeepMind推出AlphaFold3,革命性提升分子结构预测能力。该AI模型采用创新扩散网络架构,能够精确预测蛋白质与DNA、RNA、药物等分子的相互作用,准确率比传统方法提高50%以上。这一突破将显著加速新药开发,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并通过免费开放服务促进全球科研合作,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AI驱动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