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在“广交会展馆”如期举办。
作为疫情之后的回归之展,今年的广州车展以“新科技 新生活”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汽车企业、供应链企业携最新科技成果参展,参展/首发车型数量明显提升。
今年是新势力的主场,蔚来、理想、零跑、深蓝等20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新势力该来的都来了。
今年也是智能化的主场,地平线、芯驰科技、滴滴自动驾驶等智能化供应商也都全力参展。
作为国内在智能驾驶计算方案方面领先的知名提供商,地平线这次车展带来了征程家族芯片产品,并在现场公布了令人关注的征程6最新进展。
征程家族,是地平线旗下的智能驾驶芯片,从2019年到2021年,征程2、征程3、征程5,三代接连问世,并取得车企定点和车型量产。
其中征程2是国内首款量产的智驾芯片,征程5是国内首款量产的百TOPS级智驾芯片。截至今年9月份,征程芯片出货量累计达到400万片。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地平线推出了BPU纳什架构,外界普遍猜测,地平线下一代芯片征程6正基于该架构研发。
本次广州车展,地平线携征程6参加,证实了这一次猜测,但也让人感叹其开发效率。
据了解,征程6为系列产品,统一搭载BPU纳什架构,会有多个版本,分别适配高阶、低阶不同智驾场景下的需求。
其中,高配的版本征程6旗舰,算力达到560TOPS,支持Transformer等前沿模型,专为高阶智驾设计。
这意味着,不同细分市场、不同硬件配置的车型,都有机会基于征程6来开发智能化。
与此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地平线本次还公布了征程6的首批意向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广汽、大众CARIAD和地平线的合资公司、博世。
虽然具体的合作内容还没释出,但这份名单含金量也足够明显。
比亚迪是全市场新能源的执牛耳者,广汽是老牌国企成功转型的优等生,大众是布局全球的超大车企,博世是传统Tier1的扛把子。
这是一个冠军之间的约定,囊括了产业链中志在智能化的头部大厂。
而且,部分大厂在征程6开发初期,便深度参与了产品定义,这意味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的量产效率。
此前,地平线余凯在出席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曾透露,地平线的量产交付效率是行业领先,理想ONE、理想L8、荣威RX5、长安UNI-T等车型,所有交付时间周期都是在10个月以内。
据了解,宏观地看智驾芯片厂商,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汽车芯片厂商”、“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厂商”、“通用型、提供平台型硬件+软件工具链厂商”以及“全栈自研厂商”四大阵营。
地平线属于“通用型、提供平台型硬件+软件工具链厂商”这一类。
业内对芯片厂商开放程度有个分级,开放度从低到高排序依次是 Mobileye、英伟达、地平线 TogetherOS、BPU 授权这四种模式。地平线可以根据下游客户需求灵活选择后三种模式。
地平线基于车载智能芯片,在软件上开放赋能,帮助供应商以及主机厂,在芯片市场掌握全栈软件的开发能力,这将显著提升对方的开发及落地效率。
另外,对于智驾芯片来说,规模化才是能否成为一代成功产品的关键。
地平线余凯曾指出,任何主机厂选择芯片,都是一个战略选择。一旦选中或者定点了一款芯片,基本上要投入百人级的研发投入,一入豪门深似海。
实际上,不仅对于车企,对于芯片公司也是同样道理。定点合作项目越多,越有利摊薄研发成本和验证产品成熟度。
另一方面,在越来越讲究“生态”的当下,足够的量产数量,才能支撑起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迭代与繁荣。
可以说,这份意向名单的出现,已经为征程6的前景打开了想象空间。
未上市即多家重磅定点,征程6代表的地平线量产速度,将会“卷”来高阶智驾的进一步快速落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