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G为首的新基建,为数字化应用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可以让更多的数据在这条大路上飞驰。但数据的“车”不能总在道路上奔跑,因此需要为它找一个可靠的“车库”。东芝最新推出的MG08系列硬盘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稳妥可靠的“车库”。

东芝MG08系列硬盘
“车库”有室内、室外之分,室外停放的车辆饱受日晒雨淋,难免加速老化受损。空气中的硬盘也是一样,磁盘的高速运转时加热的空气也会为数据安全留下更多隐患。
因此,东芝运用精密工业激光焊接技术对MG08系列硬盘进行氦密封处理,从而让采用业务领先9盘设计、7,200rpm下高速运转的MG08系列硬盘,在更加稳定的氦气环境中高可靠的进行运转。而采用业界标准的3.5英寸外形尺寸,配备了SATA 6.0 Gbit/s或12.0Gbit/s SAS接口,更可将MG08系列硬盘轻松集成到云级存储基础设施、关键业务服务器和存储系统以及文件和对象存储解决方案中。16TB超大容量,采用经验证的CMR记录技术,有助于减少云级存储基础设施、关键业务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的占用空间和操作负担。
由此可知,东芝MG08系列硬盘通过大容量、氦密封向用户提供了一个大而可靠的“室内车库”。然而车库再大、再安全,如果只有一个很小的出入口的话,也难以满足数据“车辆”的正常运转。因此,还需要对东芝MG08系列硬盘这个“车库”的大门进行一番考验。
为了对东芝MG08硬盘的传输性能进行测试,至顶网评测实验室采用杰和科技的7700K工控机对东芝MG08ACA16TE硬盘(以下统称为东芝MG08硬盘)进行了测试。
被测东芝MG08ACA16TE硬盘的盘面信息
被测东芝MG08ACA16TE硬盘标准SATA接口特写
首先,至顶网评测实验室选择利用SSD硬盘向东芝MG08硬盘拷贝三个总和接近10GB的大文件的方式,对东芝MG08硬盘的大文件传输能力进行测试。通过Win10下文件复制截图可以了解,在3个文件复制时,传输速度基本稳定在250MB/秒左右,大约耗时45秒左右就完成了将近10个G的文件拷贝工作,东芝MG08硬盘表现出非常强悍的大文件传输能力。
大文件拷贝截图
文件传输计时截图
随后,至顶网评测实验室利用Iometer测试工具对东芝MG08硬盘多任务模式下顺序IO转发能力和传输带宽又进行了测试。因为考虑到要让Iometer的处理能力更好的在7700K的CPU上更好进行分配,我们在Iometer中设置了8个worker,I/O队列长度调整为32,并在IO性能测试中,选用4KiB大小文件块,在带宽测试中选用1MiB大小文件块对东芝MG08硬盘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截图如下:
Iometer 4KiB顺序读IOPS截图
Iometer 4KiB顺序写IOPS截图
通过测试截图可以了解,在Iometer 4K顺序读写测试中,东芝MG08硬盘的顺序读I/O性能可以达到66,087.54 IOPS,顺序写I/O性能可以达到60,797.13 IOPS。其顺序读写I/O处理能力已经可以和SSD固态硬盘的处理能力相媲美。
Iometer 1MiB顺序读带宽截图
Iometer 1MiB顺序写带宽截图
在Iometer 1M顺序读写测试中,东芝MG08硬盘的顺序读带宽可以达到272.62MBps(259.99MiBps),顺序写带宽可以达到272.46MBps(259.84MiBps)。远高于传统机械硬盘60-90MBps的读写带宽性能。
虽然被测东芝MG08硬盘配备了SATA 6.0 Gbit/s接口,但其顺序读写的测试成绩还是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但是考虑到东芝MG08硬盘具有高达9张硬盘碟片,如果在顺序读写时,控制器可以有效将传输数据在9张碟片上进行平均分配的话,就可以充分利用SATA 6.0 Gbit/s接口带宽,从而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测试结果。
下面我们就再来看一下东芝MG08硬盘在4KiB和1MiB随机读写情况下的测试结果:
Iometer 4KiB随机读IOPS截图
Iometer 4KiB随机写IOPS截图
Iometer 1MiB随机读带宽截图
Iometer 1MiB随机写带宽截图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东芝MG08硬盘在随机读写测试中的读写性能。4KiB随机条件下的IO处理性能保持在409.73 IOPS,顺序写I/O性能保持在250.77 IOPS。在1MiB随机条件下的传输带宽平均在84.38MBps(80.47MiBps),顺序写带宽平均在75.08MBps(71.6MiBps), 带宽性能回归到正常机械硬盘水平。
通过上述测试,可以了解东芝MG08硬盘不但通过9层盘片、激光焊接氦密封处理技术为数据提供了一个高达16TB大容量且运行稳定的存储环境,在顺序读写的情况下还为数据提供了可以媲美SSD固态硬盘的IO处理能力和高于传统机械硬盘数倍的读写带宽。充分胜任云存储基础设施、关键业务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文件和对象存储等基于顺序读写情况的解决方案应用。通过更高的传输带宽、更快的IO处理性能、更稳定的数据存储能力,满足5G时代的数据保管需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生成式AI的兴起让谷歌和Meta两大科技巨头受益匪浅。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三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2%达742亿美元,云服务收入增长33%至151.5亿美元,季度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Meta第三季度收入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两家公司都将大幅增加AI基础设施投资,Meta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提升至700亿美元,Alphabet预计达910-930亿美元。
ServiceNow等机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RULER和I-MROPE两项创新技术,解决GUI自动化中AI难以准确定位界面元素的核心问题。RULER技术为AI提供明确空间参考系统,I-MROPE技术平衡位置编码的频率分配。实验显示在高分辨率界面上定位准确率从31.1%提升至37.2%,为GUI自动化的实际应用铺平道路。
谷歌DeepMind开发的多智能体AI系统通过让多个AI代理相互协作、讨论和辩论来解决复杂问题。该系统在医疗领域表现出色,能够在两天内完成人类十年的研究成果,包括发现新的药物重新定位候选物和治疗方案。AI临床医生"Amy"不仅能生成更好的诊断方案,还表现出比人类医生更强的同理心。这项技术有望在十年内实现零边际成本的全球医疗服务普及。
上海交大团队开发SurveyBench评估体系,系统检验AI学术综述写作能力。研究发现,虽然AI在语言流畅度等表面指标上接近人类水平,但在内容深度、技术细节和抽象总结方面仍有显著差距,平均比人类综述低21%。研究揭示AI写综述面临深度理解不足、缺乏关联思维、抽象能力有限三大挑战,建议未来采用人机协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