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在其首份Global StorageSphere报告中预测,在2018年到2023年预测期内,全球存储装机容量将翻一番,增长到11.7 ZB。
IDC的Global StorageSphere报告评估了6种类型存储介质的全球存储装机容量,以及每年使用中或者可用的存储容量。存储装机容量是一个累积性的指标:相当于在几年内部署的新存储容量减去每年淘汰或者退役的系统或存储设备。
IDC研究副总裁John Rydning表示:“Global StorageSphere规模庞大且多样化,涵盖了很多不同的存储技术,并且发展迅速。在Global StorageSphere中,企业——尤其是云提供商——越来越依赖于存储和管理全球数据存储库。”
Global StorageSphere预测报告的主要发现包括:
每年生成或者复制的数据中,只有1-2%的数据可在任何时间段内保存或者存储;其余的数据要么立即分析,要么交付使用,永远不会保存下来以便再次访问。然而,2018年提供商们让全球存储装机容量增加了700多EB,创造超过880亿美元的收入。
企业管理的存储庄家容量超过了消费者管理的存储容量,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企业——特别是云产品——来管理他们的数据。IDC估计,到2023年企业将负责管理超过四分之三的存储装机容量。
所有地区的存储装机容量都在扩大中,但在那些云数据中心已经存在或正在扩展的地区,存储装机容量增长更快。其中在亚太地区存储装机容量最大,并将在2023年扩展至占到Global StorageSphere的39.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