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伙伴 Kioxia 和 SanDisk 正在预览更快的 218 层 3D NAND 技术,该技术具有更快的接口速度和更好的能效,同时还展示了即将推出的 332 层技术。
他们目前的第八代 BiCS 技术拥有 218 层,于去年推出。SK hynix 在 2024 年 11 月推出 321 层产品时突破了 300 层屏障,将三个 100 多层堆栈串联在一起。Kioxia 和 SanDisk 的 BiCS 9 代产品将在其 CMOS 逻辑层中使用新的 NAND 接口技术,配合现有的 218 层 NAND 单元封装,以实现更高性能和更低功耗。他们还透露了未来的 BiCS 10,新的逻辑层技术将与 332 层 NAND 单元结合。这个 300 多层技术在上周 SanDisk 的投资者日上首次被提及。
Kioxia 欧洲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Axel Stoermann 表示:"除了数据中心对提高能效的需求外,数据生成量将大幅增加,这主要由新的 AI 技术驱动的应用推动,边缘推理等复杂操作和迁移学习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存储需求。"
SanDisk 和 Kioxia 在 BiCS 9 中通过使用 Toggle DDR6.0 接口和 SCA (独立命令地址) 协议,将 NAND 芯片接口速度提高了 33%。这种技术具有并行运行的独立控制和数据通路。他们的技术还采用了 PI-LTT (电源隔离低抽头终端) 技术,"利用现有的 1.2V 和额外的较低电压作为 NAND 接口电源。这减少了数据输入/输出期间的功耗",输入功耗降低 10%,输出功耗降低 34%。因此,BiCS 9 NAND 芯片接口速度应达到 4.8 Gbps。
双方表示,在即将推出的 BiCS 10 技术中,332 层堆叠和更好的平面单元布局相结合,比 BiCS 8 和 9 的比特密度提高了 59%。
虽然 Solidigm 归 SK hynix 所有,但它拥有独立的晶圆厂基础设施和技术。从这些供应商数据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技术的七代演进,尽管供应商的内部代际品牌不同。
除 Solidigm 外,所有供应商都在 2022-2023 年期间的第六代产品中突破了 200 多层水平。现在 Kioxia-SanDisk 正在推出第二个 218 层级产品,具有上述更快的接口。
我们还看到,中国的长江存储 (YMTC,深蓝色柱) 自第三代以来在我们的图表中每一代都保持最高层数。在下一次技术飞跃中,它很可能会朝着 350 层或更高的水平发展,在我们的第七代类别中再次保持领先。
同样明显的是,尽管 Solidigm 生产着目前最大容量的 128 TB 级 QLC SSD,但仍在使用第五代 192 层产品。我们预计 Solidigm 将宣布新一代 3D NAND 技术,使其更接近或甚至进入 300 多层领域。Solidigm 的所有者 SK hynix 已经达到了 321 层。
注释: Toggle 模式 NAND 使用双数据率接口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并使用多路复用器 (MUX) 管理数据通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