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伙伴 Kioxia 和 SanDisk 正在预览更快的 218 层 3D NAND 技术,该技术具有更快的接口速度和更好的能效,同时还展示了即将推出的 332 层技术。
他们目前的第八代 BiCS 技术拥有 218 层,于去年推出。SK hynix 在 2024 年 11 月推出 321 层产品时突破了 300 层屏障,将三个 100 多层堆栈串联在一起。Kioxia 和 SanDisk 的 BiCS 9 代产品将在其 CMOS 逻辑层中使用新的 NAND 接口技术,配合现有的 218 层 NAND 单元封装,以实现更高性能和更低功耗。他们还透露了未来的 BiCS 10,新的逻辑层技术将与 332 层 NAND 单元结合。这个 300 多层技术在上周 SanDisk 的投资者日上首次被提及。
Kioxia 欧洲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Axel Stoermann 表示:"除了数据中心对提高能效的需求外,数据生成量将大幅增加,这主要由新的 AI 技术驱动的应用推动,边缘推理等复杂操作和迁移学习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存储需求。"
SanDisk 和 Kioxia 在 BiCS 9 中通过使用 Toggle DDR6.0 接口和 SCA (独立命令地址) 协议,将 NAND 芯片接口速度提高了 33%。这种技术具有并行运行的独立控制和数据通路。他们的技术还采用了 PI-LTT (电源隔离低抽头终端) 技术,"利用现有的 1.2V 和额外的较低电压作为 NAND 接口电源。这减少了数据输入/输出期间的功耗",输入功耗降低 10%,输出功耗降低 34%。因此,BiCS 9 NAND 芯片接口速度应达到 4.8 Gbps。
双方表示,在即将推出的 BiCS 10 技术中,332 层堆叠和更好的平面单元布局相结合,比 BiCS 8 和 9 的比特密度提高了 59%。
虽然 Solidigm 归 SK hynix 所有,但它拥有独立的晶圆厂基础设施和技术。从这些供应商数据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技术的七代演进,尽管供应商的内部代际品牌不同。
除 Solidigm 外,所有供应商都在 2022-2023 年期间的第六代产品中突破了 200 多层水平。现在 Kioxia-SanDisk 正在推出第二个 218 层级产品,具有上述更快的接口。
我们还看到,中国的长江存储 (YMTC,深蓝色柱) 自第三代以来在我们的图表中每一代都保持最高层数。在下一次技术飞跃中,它很可能会朝着 350 层或更高的水平发展,在我们的第七代类别中再次保持领先。
同样明显的是,尽管 Solidigm 生产着目前最大容量的 128 TB 级 QLC SSD,但仍在使用第五代 192 层产品。我们预计 Solidigm 将宣布新一代 3D NAND 技术,使其更接近或甚至进入 300 多层领域。Solidigm 的所有者 SK hynix 已经达到了 321 层。
注释: Toggle 模式 NAND 使用双数据率接口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并使用多路复用器 (MUX) 管理数据通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Cloudera的“价值观”中,企业智能化的根基可以被概括为两个字:“源”与“治”——让数据有源,智能可治。
苏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语境降噪训练"新方法,通过"综合梯度分数"识别长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在训练时强化重要内容、抑制干扰噪音。该技术让80亿参数的开源模型在长文本任务上达到GPT-4o水平,训练效率比传统方法高出40多倍。研究解决了AI处理长文档时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为文档分析、法律研究等应用提供重要突破。
微软正式确认配置管理器将转为年度发布模式,并将Intune作为主要创新重点。该变化将于2026年秋季生效,在此之前还有几个版本发布。微软表示此举是为了与Windows客户端安全和稳定性节奏保持一致,优先确保安全可靠的用户体验。配置管理器将专注于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支持,而所有新功能创新都将在云端的Intune中进行。
清华大学团队首次揭示了困扰AI训练领域超过两年的"幽灵故障"根本原因:Flash Attention在BF16精度下训练时会因数字舍入偏差与低秩矩阵结构的交互作用导致训练崩溃。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注意力权重为1时的系统性舍入误差累积,并提出了动态最大值调整的解决方案,成功稳定了训练过程。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更为分析类似数值稳定性挑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