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北京】近日,通用技术集团所属资本公司联合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与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签署投资协议,战略投资东软医疗。作为央企和民企携手发展高端医疗设备产业的具体实践,此次战略合作标志着通用技术集团进入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研发制造领域,实现从医疗服务向医疗科技的战略布局,同时标志着东软医疗的技术创新能力、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得到充分认可。本次战略合作对通用技术集团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医药医疗健康产业,加速东软医疗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技术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聚焦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医药医疗健康、贸易与工程服务三大主业,持续优化布局结构,不断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通用技术集团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需要,充分发挥医、康、养、药、械产业优势,致力于提供以人为本的全业态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目前通用技术集团拥有医疗机构超过400家,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是国内床位数量领先、网络覆盖全、全产业链特征明显的央企医疗集团。
东软医疗由东软集团于1998年投资成立,同年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T机推向市场,不仅填补了中国医疗装备产业空白,而且改变了全球CT竞争格局,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掌握CT制造技术的国家。成立20多年来,东软医疗依靠自主研发引领国产高端医疗装备振兴发展,陆续推出中国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第一台DR等里程碑式创新成果,近年又陆续研制出中国首台512层超高端CT、业界首创双能3.0T磁共振、全球首款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血管机等赶超国际先进水准的产品,不断自我超越与创新,推动我国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科技产品实现自主可控。
目前,东软医疗已拥有全品类、全档次、全客层覆盖的近百款数字化医学诊疗产品,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核医学成像设备(PET/CT)、放射治疗产品(RT)、通用X线成像设备(GXR)、超声诊断设备(US)、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IVD)以及创新的影像数据服务MDaaS等九大品类。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美国、德国、巴西、秘鲁、肯尼亚、阿联酋等设立12家海外分支机构,向全球110余个国家的13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产品和服务,历史装机量达47000余台,成为中国最大的CT制造商和出口商。2024年5月,东软医疗光子计数CT获得首幅人体图像,这一革命性进展不仅标志着东软医疗自主创新的再次突破,更是中国在超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推动国产医学影像设备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
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表示,东软医疗是中国大型医疗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书写了中国医疗设备自主研发创新的历史。此次通用技术集团所属资本公司战略投资东软医疗并成为东软医疗的第一大股东是通用技术集团坚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不仅完善了通用技术集团在医药医疗健康产业的布局和生态,形成良好的业务协同效应,更是通用技术集团立足国家战略、承担国家使命、保障国家医疗健康安全的关键行动。未来,通用技术集团将坚定支持东软医疗自主发展并实现上市,围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智能化、高端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国产大型医疗设备产业快速提升。
东软集团董事长、东软医疗董事长刘积仁表示,通用技术集团是中国医药医疗健康领域拥有资源最多、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央企,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推动者,也是东软最值得信赖的战略投资者。东软集团与通用技术集团共同为东软医疗构建了适合其自主发展的股权结构,充分发挥了各方的资源和能动性,将极大提升东软医疗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市场地位,为东软医疗的持续稳定成长提供强大支撑,打造央企和民企在中国医疗设备领域携手共创的成功典范。
高端医疗设备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与装备制造水平。未来,双方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抓住新一轮产业机遇,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拓展新服务、新市场,合力打造更加智能、先进、安全的大型医疗设备,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我国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推动中国医疗健康的安全性、公平性和可及性,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更加有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更加有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本次交易尚需履行有关程序并获得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