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DC全球融合系统季度追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融合系统市场收入增长0.2%至45亿美元。
IDC基础设施平台和技术集团研究分析师格Greg Macatee表示:“融合系统市场今年第四季度收盘时同比微弱增长0.2%,而全年同比下滑0.6%。超融合系统是该季度融合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同比增长7.4%,这比我们过去几个季度所看到的增幅都要快。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该季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中国、日本和拉丁美洲市场也是如此,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北美和亚太地区(中国和日本除外)的下滑。”
融合系统细分市场
IDC的融合系统领域分为三个细分市场:认证参考系统及集成基础架构、集成平台以及超融合系统。该季度,认证参考系统和集成基础设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0.1%,达到16亿美元,占所有融合系统总收入的35.6%。集成平台收入同比减少25.9%至4.6亿美元,占融合系统市场总收入的10.1%。超融合系统收入同比增长7.4%至25亿美元,占融合系统市场总收入的54.2%。
IDC以两种方法对超融合系统市场中的技术厂商进行排名:按超融合解决方案品牌进行排名,或者按提供核心超融合功能软件的厂商进行排名。第一张表格显示了按市场品牌排名的情况,第二张表格显示了按超融合软件厂商排名的情况。表格中的数据涵盖所有软件和硬件,最后汇总为整体市场规模。
就超融合系统市场的品牌而言,戴尔是最大的厂商,收入为8.018亿美元,占比32.6%。HPE位列第二,收入为3.317亿美元,占比13.5%,Nutanix位列第三,收入为2.541亿美元,占比为10.3%。
注释:
* 戴尔代表着戴尔与EMC在所有显示季度中的销售总额。
IDC指出,以前发布的全球融合系统市场追踪报告是将基于VMware vSAN ReadyNode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放在了“其他供应商”下。追溯至2019年第一季度,IDC已经将这些超融合解决方案收入转移到服务器厂商下。尽管这部分销售额从“其他供应商”转移到了单个服务器厂商下,但这并没有改变超融合市场的总体规模。不过,这一转变确实为某些厂商带来了额外的、贴牌的超融合市场份额。
从超融合基础设施系统的软件品牌来看,该季度运行VMware软件的超融合系统收入为9.538亿美元,占整个市场的38.7%。运行Nutanix超融合软件的系统在该季度的厂商收入为5.755亿美元,占整个市场的23.4%。应该指出的是,Nutanix的同比增幅受到了从软件许可向订阅销售转型、近期一系列针对年度合同价值超过合同总价值的激励措施、以及入市策略转向OEM合作伙伴的重要影响。现在在订阅软件模式下,收入将在整个合同期间得到确认,而不是在最初销售时点时确认,这使得前期收入确认金额有点降低,从而给IDC的份额数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超融合系统软件市场中,华为和戴尔处于并列*第三,份额分别为6.3%和5.6%。所有金额均代表所售超融合基础设施硬件、超融合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基础设施软件的价值,与硬件品牌无关。由于硬件销售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不应该认为该图表仅反映或完全反映了各厂商的整体软件表现。
注释:
* 在全球融合系统市场中,当两个或多个厂商的收入份额或单位出货量份额相差不超过百分之一或更少时,IDC认定这些厂商处于并列位置。
a 戴尔代表着戴尔与EMC在所有显示季度中的销售总额。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