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E、思科以及NetApp目前只能从快速增长的融合/超融合基础设施市场上分得一点残羹冷炙,而这部分业务已经完全由戴尔旗下的EMC与Vmware,外加超融合基础设施(简称HCI)专业企业Nutanix所主导。
根据富国银行高级分析师Aaron Rakers的报道,IDC公司针对这一市场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相关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1%,目前达到36.15亿美元——这一数字远高于分析师们做出的29.9亿美元预测。
不过融合基础设施(简称CI)业务部分——这一领域的典型代表包括戴尔EMC的vBlock以及思科/NetApp的Flexpod——在销售额方面却比上一年下降2.5%,目前总额为19.4亿美元。顺带一提,上个季度融合基础设施业务总额还保持着10%的同比增幅。
而超融合基础设施业务部分在本季度则由1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16.8亿美元,同比增幅调高达67%。
就目前的形势看,高端融合基础设施产品的市场份额正被中低端超融合基础设施系统所取代。
Nutanix在本季度的总体销售额同比增长65.5%,目前达到5.947亿美元。戴尔EMC的超融合基础设施业务总额亦提升66.2%,目前为3.727亿美元。VMware的纯软件超融合基础设施销售额为8930万美元,同比增幅亦达到57.2%。
VMware VSAN+Ready Nodes的总体(所有供应商合计)收入为5.90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提高87.4%。
再来看排名相对靠后的厂商:HPE HC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6.2%,总额达到1.115亿美元。相比之下,思科Hyperflex收入则表现低迷,增幅仅为18.9%,总额目前为7810万美元。
NetApp公司在本次排名中垫底,收入总计为2110万美元,与上年水平保持一致。
还有其它几家供应商并没能出现在IDC的榜单当中,其中包括DataCore、Datrium、HiveIO、Maxta、Pivot3以及Scale Computing等等。
IDC发布的超融合基础设施市场份额统计数据可以追溯至2014年年初。这意味着再过一个季度,我们就可以对过去四年整个超融合基础设施市场发展进行汇总。悲观者们可能认为这代表着整场对抗已经尘埃落定:戴尔科技与Nutanix成为毫无争议的胜出者,HPE、思科以及NetApp只能争夺残余下来的一点点市场份额,而其它厂商则面对可怜的一点点生存空间表现得谨慎小心、不敢轻易涉足其中。
然而,只要市场空间继续增长,那么剩余的空间就会变得更大,并足以维持正常的商业运转。而目前仍在参与这场争夺的各家供应商,相信也在祈祷别再来一波经济衰退彻底冲垮他们的发展希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充足的睡眠不仅能让我们恢复精力,还能帮助大脑整理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有趣的是,AI模型竟然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睡眠需求”。
DeepSeek-AI团队通过创新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仅用2048张GPU训练出性能卓越的DeepSeek-V3大语言模型,挑战了AI训练需要海量资源的传统观念。该研究采用多头潜在注意力、专家混合架构、FP8低精度训练等技术,大幅提升内存效率和计算性能,为AI技术的民主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模型上下文协议(MCP)自11月推出以来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但金融机构等监管行业仍保持谨慎态度。银行等金融服务公司虽然在机器学习和算法方面是先驱,但对于MCP和Agent2Agent(A2A)系统的采用较为保守。监管企业通常只使用内部代理,因为其API集成需要经过多年审查以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专家指出,MCP缺乏基本构建块,特别是在互操作性、通信标准、身份验证和审计跟踪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确保代理能够进行"了解您的客户"验证,并具备可验证的身份识别能力。
加拿大女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大型视频语言模型的因果推理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在理解视频中事件因果关系方面表现极差,大多数模型准确率甚至低于随机猜测。研究创建了全球首个视频因果推理基准VCRBench,并提出了识别-推理分解法(RRD),通过任务分解显著提升了AI性能,最高改善幅度达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