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4期间,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表了《抓住全光网“三进三退”新机遇,共建行业数智新未来》主题演讲。
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
陈帮华表示,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加速,正在推动光产业发生巨大变化。面向“光进铜退”、“光进电退”、“光进人退”带来的新机遇,华为打造光产业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全光园区、全光承载、智能感知带来的千亿新空间,加速行业数智化升级。
趋势一:光进铜退,打造绿色、超宽、极简的全光园区
园区网络正在迈向Wi-Fi 7时代,传统园区铜线需要升级为光纤。光纤具有大带宽、寿命长、绿色环保的特点,一次布线30年无忧,园区网络光进铜退势不可挡。
面向教育、医疗、制造等较大型园区,华为推出F5G全光园区2.0解决方案,实现带宽、组网、运维三大升级。带宽上,基于业界首创的XGS-PON Pro技术,可以实现12.5G/25Gbps的超大带宽接入;组网上,支持端到端硬切片技术,可以实现一网承载多业务互不干扰,建网TCO降低30%;运维上,基于NCE管理平台实现IP和POL统一纳管,一人即可管理一个园区网络。
面向中小型园区,华为F5G小全光新品带来非凡体验、极简部署、极简运维,同时集成智能摄像机,实现光视一体化的使用和运维。
趋势二:光进电(SDH)退,F5G全光承载打造坚如磐石的生产通信网
能源、交通等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对行业通信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过去数十年,SDH因其高安全高可靠的特点,被行业通信网广泛采用。随着行业数智化的发展,SDH网络带宽已成为瓶颈,行业需要更大带宽和同样安全可靠的新一代生产通信网络。
电力、交通等行业的光进电退,是指对SDH网络的升级改造。2023年12月,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正式通过fgOTN(fine grain OTN,细颗粒光传送网)标准,明确将其定义为SDH演进的下一代技术。华为推出业界首个支持fgOTN标准的解决方案,为行业构筑坚实可靠的通信网络。
该方案具备三大特点,第一是安全可靠,基于TDM物理硬隔离及多路径保护,实现99.999%可靠性;第二是平滑演进,现网设备可平滑升级支持fgOTN,满足PCM/PDH/SDH等业务承载需求,充分保护现网投资;第三是灵活高效,业务接入可以从2M到100G灵活调整,线路侧支持100G,支持向单波800G平滑演进。
趋势三:光进人退,多维感知+AI助力智慧生产与运营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进入各行各业,交通的数字智能调度,机场、铁路的周界智能感知等智能远程作业方式,减少大量人工现场工作,让从业人员从室外现场“后退”到办公室,工作更舒适、更高效,实现光进人退。华为将视觉、雷达、光纤等感知能力融合,结合先进的AI大模型,打造领先的多维感知+AI解决方案,助力生产和运营。
面向智慧交通场景,华为超微光摄像机结合AI能力,构建无光污染高清感知系统,助力打造智慧交管系统。华为雷视拟合解决方案通过一站式视频和雷达融合生成数字化全息视角,分米级精度地刻画出每个方向、每辆车的轨迹,支撑交通指挥自动化、精细化处理。
面向周界防护场景,华为光视联动解决方案通过光纤震动加视频检测,可以实现事件“0”漏报,基于独有的AI大模型提升抗干扰能力,相比业界可以将误报次数降低90%。
华为希望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抓住光产业“三进三退”趋势带来的市场机遇,共建行业数智新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导致认知债务,削弱基本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交替进行无辅助思考和AI支持工作的模式能保持认知敏锐度。这种认知高强度间歇训练模仿体能训练中的HIIT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思考与恢复期交替进行,可以强化大脑神经回路,防止认知衰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