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发展为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方式,不仅使阅读打破了时空限制,也让阅读有了更为丰富的体验。
1月1日,以“点亮阅读,温暖寒冬”为主题的书香市集活动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启幕。此次活动联动中国书店、北京市新华书店等7家书店和大型书城,通过图书售卖、展览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丰富广大市民节日期间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其中,新华芸窗书屋与东城区图书馆携手共同打造集权威阅读推荐、在线数字阅读、线上线下图书购买等于一体的阅读服务新场景,成为活动的亮点之一。
数字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年轻读者中影响深远。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1%,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下一代互联网,人类的生活方式已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体现在阅读习惯上,由纸质阅读为主逐渐发展为以数字阅读为主。对于当下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专任研究员李安说。
近年来,我国全民阅读工作不断推进,而促进学生阅读一直是重中之重。2023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3月份,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
越来越多的学校与家庭也深刻地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透过2023年12月28日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可以看到,84.7%的中小学生在整体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排名前三的问题依次是不知道怎么选书、不知道读书的方法、缺少可阅读的书籍。
而根据调查显示,94.1%的孩子主要的阅读场所是家里,其次才是学校,46.1%的家庭总藏书量在25本及以下。家庭藏书少以及家长不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图书选择指导,都会导致孩子的阅读兴趣下降。数字化发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困扰,数字化阅读将海量图书装进数字化设备,让更多的人同时共享优质阅读资源,同时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孩子制定个性化阅读推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方式。
对家庭阅读和未来教育有着多年研究经验的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高级顾问马铁鹰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智慧阅读设备等大量普及,热爱阅读的人们,能随时随地访问各种阅读资料,家长不妨渐进式利用智能产品与孩子一同进行数字化阅读。
陪伴数十万家庭进行英文原版阅读的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不仅具有智能测评、智慧推荐的功能,更以海量的阅读素材搭建适合孩子阅读的语言环境,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数字化发展不仅使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还提供了更多有趣的阅读形式。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书香中国展中,“全民阅读形态多元”板块现场展示了有声阅读、VR阅读。在传统文化体验区,通过“识典古籍”“汉典重光”数字互动平台,参观者可以获取多部经典古籍知识;还有古籍寻游记VR体验,还原了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大发现”,参观者可以沉浸式体验古籍记载的历史和故事。
2024年,数字化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阅读与科技的结合,为无边界阅读、无障碍阅读和多样化阅读体验提供更多可能。这种趋势让阅读成为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活动,也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于读书”的良好氛围提供了有力支持,进而全面深化全民阅读工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