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波尔多,2023年10月24日] 10月24日,以“绿色站点,智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全球ICT能效峰会在法国波尔多顺利召开。华为数字能源、南方电网、电力聚合商Nano Energies、电信运营商及塔商Orange、Telefónica、中国铁塔、中国移动设计院、MIDC以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国际电信联盟(ITU)、西班牙光伏协会(UNEF)等研究机构、标准组织及产业协会在活动上发表主题演讲,加速建设绿色低碳网络,探讨虚拟电厂(VPP)模式,激发站点资产潜能,创造新价值。
峰会伊始,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营销官方良周在其主题演讲中表示,运营商虽然存在减排和能源支出升高的压力,但可以充分利用物理站址和电力资源优势,部署分布式光伏系统生成绿电,站点储能可参与错峰用电、VPP电网调节,存量站址可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不断拓展业务边界。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运营商融入全球零碳进程,顺应能源变革潮流,将由过去的能源消费者转变为未来的能源消费者、生产者。华为致力于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使能运营商赢在碳中和时代。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营销官方良周
华为首次发布智能VPP解决方案
迈向碳中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同时交通等各行各业电气化程度加深,为了平衡发电侧与用电侧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所导致的电网不稳定,虚拟电厂(VPP)整合分散负荷进行调节,可增强电网安全与稳定。VPP虚拟电厂对接入的分布式资源,在总规模、响应能力(速度、时段、精度)等多方面具有高要求。
华为基于独有智能算法和高性能硬件,打造“极简、智能、多业务融合”智能VPP解决方案,满足VPP调节高要求,一套系统即可实现多种VPP业务的长期演进。本次活动上,该方案首次面向全球发布。
现场发布仪式
• 极简:VPP系统自组网,与现网解耦,可极简叠加;不影响现网架构,电力业务与现网业务相对独立,保障业务安全;全场景适配,所有站点均可平滑新增VPP系统;安装便捷,可快速交付。
• 智能:华为VPP能量管理平台可完成大数据分析及智能选站,搭配VPP智能网关及VPP高性能智能锂电,实现云网协同、智能调度;参与VPP电网调节时,系统调得“多、快、准”,满足VPP调节高要求。
• 多业务融合:一套VPP系统即可实现错峰用电、电网调峰、电网调频等多业务融合;且基于软件算法,能量调度智能寻优,在保障业务安全的基础上,提高VPP业务收益。
华为数字能源站点能源领域副总裁李少龙表示,华为智能VPP解决方案,旨在充分助力运营商挖掘利用现有站点资源获取新收益。华为将联合电网聚合商、行业标准组织等VPP产业链角色,共同推动通信站点参与VPP电网调节的商业化发展。
作为本次峰会的热点议题,VPP受到大量关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总经理李敏虹、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未来能源研究所教育总监腾飞博士、Nano Energies全球业务拓展负责人Rostislav Ciganek等分享了他们的观点,探讨ICT储能基础设施参与VPP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中国深圳、欧洲等地区的VPP实践。
通信站点绿色化成运营商共识
当前,数字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网络流量持续爆发式增长,传统运行模式将导致运营商网络能耗激增。数字产业能源基础设施需要通过持续提高能效水平以及提高可再生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站点侧,利用新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推进站点绿色化已成为行业共识,同时也是本次活动的热点议题。
李少龙在《华为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助力ICT绿色转型》主题演讲中表示,华为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可以助力运营商ICT绿色转型,并实现从能源消费者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转变。就能源消费者而言,运营商网络需要最大化能效,最低化能耗;就能源生成者而言,运营商拥有丰富站点资源,可以站点叠光、储能参与VPP调节等方式实现向生产者的转型,激活站点储能等资源实现增收,同时为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华为数字能源站点能源领域副总裁李少龙
西班牙光伏协会合规及财务总监Cristina Torres-Quevedo、运营商Orange欧洲能源网络及IT副总裁Milena Harito、GSMA智库负责人Peter Jarich、ITU-T研究组5组主席Dominique Würges、Telefónica Hispam网络基础设施负责人Maykoll Zevallos Roldán、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信技术研究院新能源重点实验室技术总监陈东旭、中国移动设计院信息能源所技术总监何茜、MID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elen Grace T. Marquez分别发表主题演讲,畅谈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在推动站点绿色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绿色站点 智赢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持续助力运营商构建绿色低碳网络,同时联合运营商等产业伙伴,持续创新、跨界融合、拓展边界,成就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