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百易传媒(DOIT)主办的“2022数据与存储峰会”在北京顺利举行,本次大会以“数据觉醒新时代”为主题,旨在探讨新时代数据存储的新方向和对优秀企业进行表彰,信服云企业级存储EDS凭借其优越性能,接连斩获“2022年度分布式存储金奖”“2022年度文件存储金奖”两项大奖。
信服云EDS为何能在这次峰会上连续获得两项大奖?在深信服存储解决方案总监王志成“存储如何应对GPU算力爆炸增长下的小文件性能挑战”主题演讲中我们或许能知道答案。
01 GPU算力爆发式增长下,存储面临哪些挑战?
王志成指出,以GPU为核心的智能算力比重由2016年的3%提升至2020年的41%,GPU算力高速发展衍生出大量数据密集性行业应用,这些应用数据的存储面临三大挑战:
存储架构受限,小文件处理性能差
很多业务生产过程都会产生海量KB级小文件,比如芯片设计的前端设计场景,实景三维建模场景等,但无论是传统NAS存储还是新兴的分布式存储,由于元数据处理架构、网络时延等限制,都难以有效解决小文件处理性能差的问题上。
数据量井喷,“存不下”成为主要挑战
以基因测序为例,受当下环境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个基因测序服务企业每年新增的数据量就高达10PB级。传统存储跟不上现有业务的数据增长,想要扩展却要面临硬件与厂商绑定、成本高昂、扩展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
各场景数据复杂,存储效率提高难
行业业务需求正在呈现多样化的演进趋势,对数据存储的大带宽支持能力、海量小文件访问延时和复杂场景的适应性都提出极高的要求,存储需要更高效的数据访问能力。
“在当下的环境,用户需要一套性能更高、扩展性更强的企业级存储系统,来提升业务数据生产效率。”王志成这样说到。
02 信服云分布式存储EDS,更高性能突破瓶颈
王志成引用Gartner报告中“软件定义是存储唯一变革性技术”的观点,点明未来存储的发展之道。相比传统存储,以软件形式定义存储可提供更优秀的场景适应能力、更高的性价比和更灵活的扩容能力,在软件定义的基础上,信服云EDS通过全自研高性能文件系统PhxDFS和五大核心技术提升存储综合能力:
多活元数据服务,性能再提升
为了解决性能不足的问题,EDS将一个完整目录分片后分发到各个存储节点处理,充分利用起所有节点的CPU算力,从而突破元数据性能瓶颈。对比Ceph架构的分布式存储,元数据处理能力可提升三倍以上。
元数据高效压缩算法,数据“存得下”
在海量小文件场景下,元数据的规模可能达TB级,为了将更多的元数据缓存到有限的存储内存空间,EDS自研元数据压缩算法,该技术最大可支持7:1的压缩比。在百亿小文件场景下实现元数据、热数据百分百命中内存缓存,让数据“存得下”“找得快”。
数据三级缓存机制,数据访问更快一步
EDS追求高性能的同时,同样注重数据读取效率。在专有客户端模式下,EDS将客户端内存、存储节点内存和大容量NVMe固态盘构建成三级缓存,实现数据和元数据就近访问,命中即返回,该技术将热数据的访问时延降低到us级别。相比过去,数据访问更快、效率更高。
高性能RDMA网络,网络时延再降低
EDS在存储业务网和存储私网均支持以RoCE v2协议替代TCP/IP协议,可将网络时延降低90%以上,业务联通仅需9-16us,可大幅缩短业务数据的联通时间。
数据智能聚合追加写,效率再提升
EDS将文件IO在高性能层(NVMe或SATA SSD)聚合后追加写入容量层(机械盘),可有效解决小文件写放大造成的容量浪费,利用机械盘本身顺序写性能优势,进一步降低EC写惩罚影响,提升写性能的同时可有效提升60%以上的回刷速度,进一步减少数据存储、调用的耗时,提高业务效率。
信服云企业级存储EDS保护数据也敬畏数据。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积极实践,现已累计参与交付超过20000个客户和300+例的PB级项目。在未来,EDS将持续打磨产品,与用户携手共创高性能存储时代的数据宏图。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