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2021年12月22日] 今日,以“海纳数据,领航YB时代”为主题的2021创新数据基础设施论坛拉开帷幕,华为正式发布全新的全闪存存储、混合闪存存储、专用备份存储、分布式存储、超融合+以及数据中心虚拟化等六大数据存储新品与解决方案。同时,在论坛上,华为还现场揭晓了2021年“奥林帕斯奖”获奖名单并发布2022年“奥林帕斯悬红”,奖励在数据存储领域取得突破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此次论坛由央视新闻和华为共同带来,并由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在直播中表示:“到2030年,全球每年新增数据量将突破1YB量级。有数据的地方要用存储,有存储的地方,一定要用专业存储。企业数字化转型、云、大数据正在深刻改变着全球数据产业,华为将和全球的客户、生态合作伙伴、科研工作者一起持续创新,打造世界领先的数据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
专业存储设备承载的是千行百业的数据资产,数据不能丢、访问不能停、访问不能等是各行业对专业存储的关键诉求。面向不同数据场景,华为六大数据存储新品将助力行业客户打造更为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底座,以及更好的数据存储与使用体验。
华为全新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存储,全面发力NAS市场
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已经广泛服务于各行业的核心生产应用,树立了高可靠和高性能的业界口碑。本次论坛发布的全新的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存储,在SAN领先的基础上全面发力NAS市场。以配额、QoS、防勒索病毒为代表的丰富安全特性,实现文件跨部门安全共享。采用独特的跨集群全局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领先的FlashLink架构,性能领先业界30%。业界唯一的Active-Active SAN/NAS一体化双活,保障业务持续在线。华为全新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存储为半导体EDA、企业研发、金融数据交换平台、运营商话单等场景提供高效、可靠的万亿级海量小文件基础设施。
华为新一代OceanStor混合闪存存储,引领数据存储五大融合
华为发布新一代OceanStor混合闪存存储,全新定义五大融合:存算融合,多协议融合,温热数据融合,跨代融合以及多云融合,实现高性能、多功能的兼容并举,为普惠多样化场景提供更简洁、更具性价比的数据基座。其中,存算融合即计算型存储,就是通过一台设备把数据保存和数据使用能力融合在一起,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简单易用。
华为OceanProtect专用备份存储,备份快、用量省、高可靠
华为全面升级OceanProtect专用备份存储系列产品,基于多流引擎端到端加速和AA高可靠架构设计,通过多层在线变长重删和特征压缩等创新算法突破,实现业界3倍备份带宽、5倍恢复带宽、72:1数据缩减率,以及全方位防勒索病毒方案,帮助用户实现高效备份恢复,构筑保护数据的最后一道防线。
华为全新OceanStor Pacific系列分布式存储,面向混合负载,一套顶多套
OceanStor Pacific系列分布式存储,打破高性能数据分析(HPDA)的性能墙、协议墙和容量墙,业界唯一支持混合负载,实现一套存储即可支持HPDA、大数据、视频、备份归档等多样化应用。本次全新发布的OceanStor Pacific通过算法优化和数据压缩技术,将HPDA场景的存储利用率提升30%。同时在大数据场景支持近实时处理,辅助千亿数据集分析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大大缩短创新应用开发周期。
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效率+、节能+、应用+,构筑新型数据中心基石
华为发布FusionCube超融合+系列产品,通过算力融合(异构芯片卸载虚拟化/存储/网络)、存算网融合(一体化专有硬件)、业务融合(虚拟化+容器双栈,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实现从传统超融合到以效率+、节能+、应用+为特征的超融合+能力升级,实现虚拟机/容器密度提升20%以及节能效率提升15%,为新型数据中心的发展构筑基石。
华为DCS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构建轻量弹性、多元开放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华为发布面向数据中心的DCS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以虚拟化、容器、灾备套件为核心,南向兼容预验证的推荐硬件(华为或第三方),同时通过全栈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智能管理。DCS提供两节点起步的最小配置,南向兼容多元硬件,北向开放实现多云联接,帮助客户构建轻量弹性、多元开放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攀登奥林帕斯,产学研共破数据存储业界难题
从2019年起,华为针对数据存储业界难题发布“奥林帕斯悬红”,旨在牵引基础理论研究方向,激励全球科研工作者突破存储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
在本次论坛上,2021奥林帕斯获奖团队正式揭晓。来自清华大学的郑纬民院士团队获得“奥林帕斯奖”,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刘明院士团队、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宋志棠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的卢宇彤教授团队分获“奥林帕斯先锋奖”。会上,华为同时发布“2022年奥林帕斯悬红”两大数据存储难题方向:一是极致能效比的超融合数据基础设施,二是每bit极致性价比的下一代存储。华为希望与学术界持续合作,共同攻坚,构筑更好的数据存储未来。
有数据的地方要用存储,有存储的地方,一定要用专业存储。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华为将与客户、合作伙伴、科研工作者一起共建强大、安全、可靠的数据基础设施,持续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导致认知债务,削弱基本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交替进行无辅助思考和AI支持工作的模式能保持认知敏锐度。这种认知高强度间歇训练模仿体能训练中的HIIT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思考与恢复期交替进行,可以强化大脑神经回路,防止认知衰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