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全球存储市场一个数据出来,那就是2020年,AWS超越传统企业级存储厂商,成为全球企业存储市场排名第一的企业存储供应商。
这个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头部效应。这之后,不仅企业存储会急剧向公有云靠拢,包括服务器、网络等企业设备也将迅速向云靠拢。
这让传统的全球存储供应商感受到了压力。在我看来有压力是好事,让压力变成动力,才能让传统存储厂商再次腾飞。
这次是因为公有云巨头的巨大影响力,让大家关注企业存储市场。其实传统的企业存储供应商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首先是跨领域的竞争:
我这里简单对能够提供企业存储的领域进行划分。
公有云厂商巨头:AWS、AZURE、阿里云等(拥有从芯片到存储系统技术);
云创新企业:UCLOUD、青云、华云等(与传统存储厂商密切合作);
传统存储厂商:戴尔易安信、IBM、HPE、Hitachi Vantara、华为;
运营商:包括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厂商;
安防领域厂商:海康威视、大华等,(拥有存储系统技术),大家不知道,按照数据存储量的销售看,海康威视早在2014年就是全球前五。
2020年9月29日,IDC发布《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规模,海康威视由第五位升至第四位。
今后可能还有包括能够产生大量数据的以大疆为代表的无人机厂商以及特斯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厂商的竞争。
这些都与传统存储厂商有竞合关系,长远看都是竞争大于合作。
其次,技术优势不在。
存储逐步成熟,技术壁垒逐步消失。存储技术早已不再神秘,也不是高大上的存在。比如上云,目前存储业务推动缓慢已经不是技术上的因素,完全是行业和企业自身愿不愿意上云。在技术上,存储性能、安全、可靠早已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数据迁移、数据保护的厂商更是百家齐放。
那么面对从边、端、云全方位都会阻击传统存储厂商,传统存储厂商如何应对?
首先,积极拥抱混合云,拥抱新基建。混合云能够实现传统存储厂商的差异化技术能力,新基建能够实现规模效益,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其次,积极推动独有的创新技术,包括新超融合、云、存储和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推出包括容器、各种最新的虚拟集成,及早的打入客户的最新业务场景。
第三,重视生态建设,生态越繁荣,强健。存储厂商的价值就越能体现。
当然我们也看到,企业存储市场整体蛋糕在不断扩大,这利好包括英特尔、三星、美光等闪存颗粒供应商,和包括拥有数据管理技术和云上云下管理技术,随时都能实现存储的随地迁移的备份、数据保护和数据管理厂商,Veeam、Commvault和Veritas。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字节跳动Seed团队提出的虚拟宽度网络(VWN)通过解耦嵌入宽度与主干宽度,在几乎不增加计算成本的情况下显著提升模型表示能力。8倍虚拟宽度扩展使训练效率提升2.5-3.5倍,且发现虚拟宽度因子与损失呈对数线性关系,为大模型效率优化开辟新维度。
亚马逊研究团队通过测试15个AI模型发现,当AI助手记住用户背景信息时,会对相同情感情况产生不同理解,称为"个性化陷阱"。优势社会地位用户获得更准确的情感解释,而弱势群体接受质量较低的理解。这种系统性偏见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放大社会不平等,提醒我们需要在追求AI个性化的同时确保算法公平性。
两家公司在OverdriveAI峰会上分享了AI应用经验。Verizon拥有超过1000个AI模型,用于预测客户呼叫原因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将AI推向边缘计算。Collectors则利用AI识别收藏品真伪,将每张卡片的鉴定时间从7分钟缩短至7秒,估值从8.5亿美元增长至43亿美元。
微软等机构联合研发了DOCREWARD文档奖励模型,专门评估文档的结构布局和视觉风格专业度。该模型基于包含11.7万对文档的大规模数据集训练,在人类偏好准确性测试中超越GPT-5达19.4个百分点。研究解决了现有AI工作流忽视文档视觉呈现的问题,为智能文档生成和专业化排版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