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TB、10TB、12TB、到去年14TB,每年东芝都会以2TB的容量提升发布新一代企业级硬盘。今年,守时的东芝也于3月底正式推出16TB MG08系列企业级氦气硬盘。
16TB下的革新与坚守
尽管SSD近乎占据消费级市场的全部江山,但在"云大物移智"时代下,数据的爆发和价值的提升使得HDD在很长时间内仍将主导企业级。IDC前不久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企业将存储全球85%的数据,所有介质类型的存储容量出货量超过22ZB,其中,近59%的容量来自HDD产业。
究其缘由,一方面数据的爆发使得企业需要更大容量的存储介质,尽管QLC颗粒的出现使得SSD逐渐消除容量劣势,但在成本上,同容量但价格仅为SSD 1/10或更低的HDD自然更受企业青睐,在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上,HDD的优势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虽然QLC SSD在容量上大幅提升,但其千次左右的P/E值使得SSD的寿命也大幅缩减。在对存储介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尤为看重的企业市场上,这并非好事。而这,也是东芝坚持发展大容量企业级硬盘的主要原因。
相比2018年发布的14TB MG07系列企业硬盘,此次发布的16TB MG08系列企业硬盘有革新,但也有坚守。
首先,在革新上。显而易见,容量,MG08在容量上比MG07提升14%,而这小小的2TB,使得4块4TB硬盘或2块8TB硬盘的替换成为可能。其次,MG08采用TDMR( Two-Dimensional Magnetic Recording0)二维磁记录技术。
而在坚守上,MG08沿用了MG07的9碟、氦气填充和激光封装三项东芝领先于业界的技术。值得称赞的是,MG08依旧使用了CMR(Conventional Magnetic Recording)传统磁记录技术,没有采用SMR(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叠瓦式磁纪录。
此外,虽然企业服务器和存储客户意识到迭瓦式磁记录 (SMR) 技术可以提高硬盘容量,但是将 SMR 硬盘产品应用到服务器和存储系统中还需要几年的过渡时间,而这也是MG08依旧坚守CMR的原因。
东芝的工匠精神
除了守时,日本人为自己赢得的另外赞誉便是严谨与极致。这点,依旧很好得体现在东芝身上。
首先,从产品层面来看。以MG07到MG08为例,可以明显看出,东芝知道哪些技术需要革新,哪些技术需要保留。东芝每年发布的新产品都会有技术的更新,但这看似一年一推出的技术,据东芝介绍,从提出、到实验室、再到最终运用于产品,每项技术革新历经5-6年。
"稳定性一直是东芝企业级硬盘主要的考虑因素,每项技术的应用都是一个叠加过程,东芝会把该技术改良到极致后,再去引入新的技术",这是东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存储技术部总经理户谷得之的态度。
同时,户谷得之透露到,经过充分的测试后,明年东芝将推出基于MAMR(microwave-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的18TB硬盘。
其次,从市场来看。一方面,东芝将继续耕耘互联网行业,直接携手服务器厂商或云服务商,更好地满足SDDC、云级别存储、文件/对象存储等基础设施应用,以及中线/近线存储的关键业务型负载。
另一方面,东芝将持续发力监控市场,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联合合作伙伴,提升在中国监控硬盘市场的占有率。据悉,目前东芝已与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展开密切合作,并得到深安协的品牌推荐。
对此,东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存储产品市场部经理王泽铠表示:"每年硬盘市场的需求都不同,东芝将会定期与客户沟通,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为客户提供需求支持,这是东芝的坚守"。
从2016年8TB到2019年16TB,再到即将到来的18TB,可以看出,提容一直是东芝的目标,而提容的背后,更是对产品技术的固执追求和对用户负责的严谨态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