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25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至顶网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届时,中国云计算大会组委会联合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学术交流中心联合组织发起的“云界十年”评选结果也将大会上公布。
第十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以“聚力云上生态 赋能实体经济”为主题,将邀请海内外权威嘉宾出席,继续为业界搭建一个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产业和应用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和传播平台,以更好地推进云计算技术交流,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生态建设,加速云计算技术向行业渗透,从而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报名参加第十届云计算大会请点击:zhiding.cn/s/tY1C)
在中国云计算大会创办十周年之际发起的“云界十年”评选是在充分调研云计算发展的基础上,由中国云计算大会组委会、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发起,旨在总结中国云计算领域从2009年至2018年的发展经验,展示云计算最新技术和成果,树立行业标杆典范,引领新一轮技术创新热潮,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助力。
“云界十年”的奖项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卓越产品、解决方案奖;云计算大数据最佳实践奖和云计算大数据创新企业三个奖项。
“云界十年”的评选采用主动申报和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学术交流中心提名等多种方式,所有活跃在中国本土云计算市场的企业都可以报名参与云界十年的评选。
目前该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了解和报名参与“云界十年暨2018中国云计算大会评选”请点击:
http://www.ciecloud.net/2018/selection。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华南师范大学团队开发的GraphTracer框架,通过构建信息依赖图解决多智能体系统高失败率问题。该方法摒弃传统时间序列分析,追踪信息流网络精确定位错误根源,在失败归因准确率上比现有方法提升18.18%,并已开源供实际应用。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杜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几何框架分析发现,AI推理过程呈现连续"流动"特征而非离散跳跃。研究表明逻辑结构像河床般调节推理流的速度和方向,即使面对不同语言和领域的内容,相同逻辑结构的任务在AI内部表现出惊人的几何相似性。这一发现颠覆了AI为"随机鹦鹉"的传统认知,证明AI具备真正的逻辑理解能力,为AI可解释性和系统优化开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