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e Storage声称其闪存在功耗和碳排放方面超越固态硬盘

Pure Storage发布研究报告,声称其直接闪存模块(DFM)在功耗和碳排放指标上优于传统SSD和机械硬盘。该公司表示,DFM具有更大容量且采用系统级管理,能以更少设备数量满足容量和吞吐量需求,从而降低电力消耗。在10年使用周期的对比测试中,150TB DFM系统的年功耗比HDD系统低4.8倍,碳排放量也显著更低。Pure Storage认为,系统级闪存存储在速度、密度、可持续性和可靠性方面均超越HDD。

Pure Storage对VAST/Solidigm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的白皮书进行了分析,认为设备级总拥有成本(TCO)比较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该公司声称,其直接闪存模块在功耗和内嵌碳排放方面均优于两种替代方案。

这是因为Pure Storage的直接闪存模块(DFM)容量比固态硬盘更大,并且在系统级而非驱动器级进行管理,所需数量更少即可满足容量或吞吐量目标,因此运行耗电量更低。在内嵌碳排放方面,DFM比磁盘驱动器或商用固态硬盘都具有优势。

该公司还认为,仅计算TCO对潜在买家是不公平的,因为"云存储和归档层对于吞吐量优化型机械硬盘应用(如AWS st1、sc1等)的常见性能要求是MB/秒级别",例如10 MB/秒/TB。该公司表示这是"存储系统比较的性能目标"。

Pure Storage提供了三个电子表格式的表格。首先,它展示了机械硬盘吞吐量和每TB吞吐量如何随磁盘驱动器容量增加而变化。这里存在IO密度问题,相对于容量而言,磁盘驱动器吞吐量随容量增加而降低。Pure Storage指出问题更加严重,因为理论最大吞吐量数值在现实条件下无法实现:"考虑到现实世界的工作负载组成特征(即不是100%时间都是100%顺序读写,磁盘至少50%满载),预期吞吐量从8TB时的16 MBps/TB下降到30TB时的不足5 MBps/TB"。

基于这一观点,该公司规格化了六个理论系统,每个系统都有10MB/秒的吞吐量要求,运行10年,有效容量接近10PB。其中包括两个机械硬盘系统(使用28TB和20TB驱动器)、两个固态硬盘系统(使用15.36TB和30.72TB驱动器),以及两个Pure系统(使用75TB和150TB DFM)。所有系统都采用相同的2:1数据缩减比。

然后它计算了每个系统的总内嵌碳排放量,以及电力需求。由于必然涉及定价细节,该公司没有提供TCO计算。

系统假设磁盘驱动器寿命为5年,因此磁盘驱动器和固态硬盘需要在10年期间的中期更换,但DFM不需要,因为它们有10年保修寿命。该公司还根据年度驱动器故障率增加了一些替换驱动器采购。

如预期的那样,固态硬盘的总量高于磁盘驱动器,但Pure的DFM总量低于两者,因为它们的单驱动器容量要高得多,并且具有系统级控制器功能,而非驱动器级控制器。

Pure然后提供了相同六个系统的功耗比较表,考虑了驱动器安装在基础系统机箱和扩展机箱中的情况。

15.36TB固态硬盘系统的功耗与磁盘驱动器基本相同。30.72TB固态硬盘系统约为该水平的一半。机械硬盘(和15.36TB固态硬盘)系统比Pure的75TB DFM系统多消耗2.4倍电力,但比Pure的150TB DFM系统多消耗4.8倍电力。我们预计,一旦Pure在年底开始出货300TB DFM,这一优势将进一步增加。这也适用于内嵌碳排放数据。

Pure Storage评论道:"在系统层面,闪存不仅在速度和密度方面超越机械硬盘,在可持续性、成本和可靠性方面也表现更优。机械硬盘每TB性能的崩溃使其在许多企业需求中已经过时。闪存存储选项,特别是使用Pure Storage DFM构建的系统,与传统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系统相比,设备数量更少、能源消耗更低、内嵌CO2e排放显著降低。"

Q&A

Q1:Pure Storage的直接闪存模块有什么优势?

A:Pure Storage的直接闪存模块(DFM)容量比固态硬盘更大,采用系统级管理而非驱动器级管理,所需数量更少即可满足容量或吞吐量目标,因此运行耗电量更低,在内嵌碳排放方面也比磁盘驱动器或商用固态硬盘具有优势。

Q2:为什么机械硬盘性能随容量增加而下降?

A:存在IO密度问题,相对于容量而言,磁盘驱动器吞吐量随容量增加而降低。在现实条件下,考虑到工作负载组成特征,预期吞吐量从8TB时的16 MBps/TB下降到30TB时的不足5 MBps/TB。

Q3:Pure Storage系统在功耗方面有多大优势?

A:根据比较数据,机械硬盘和15.36TB固态硬盘系统比Pure的75TB DFM系统多消耗2.4倍电力,比150TB DFM系统多消耗4.8倍电力。30.72TB固态硬盘系统功耗约为机械硬盘的一半。

来源:BLOCKS & FILES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5

08/12

08:14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