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 Seagate 的 Decarbonizing Data 报告指出,超过一半的企业领导者将能源使用视为主要关注点,而更高效地利用硬盘则是数据中心的明智选择。
报告引用了高盛的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相比 2023 年可能增长多达 165%。鉴于此,报告指出,数据量激增、能效提升速度放缓以及 AI 采用率上升正使各组织在同时管理碳排放、基础设施扩展和总体拥有成本(TCO)方面承受压力。
Seagate 云营销高级副总裁 Jason Feist 在报告中表示:“数据中心正受到严格审视——不仅因为它们支持现代 AI 工作负载,而且因为它们正成为数字经济中最耗能的行业之一。这要求我们对数据基础设施的认识进行根本性转变——不再将其视为成本与可持续性之间的权衡,而是看作在两者间实现优化的机会。”
那么,Seagate 认为这种根本性转变包含哪些内容呢?是要淘汰旋转硬盘吗?绝非如此。报告中包含了一张展示三种主要存储介质(硬盘、 SSD 和磁带)体内碳排放情况的表格:
结论如下: o SSD 的整体及每 TB 的体内碳排放均最高,是三种存储介质中碳密集度最高的选择。 o 硬盘无论在总体还是每 TB 计算上呈现最低碳足迹,提供了最碳效率高的可持续存储解决方案。 o LTO 磁带的体内碳排放适中,但其年度影响超过硬盘。
报告提出构建更可持续数据未来的三大策略支柱: 1. 技术创新:借助计算能力、存储面积密度的提升以及液体/浸没式冷却和 HVAC 系统等节能技术的进步,可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有效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 2. 生命周期延长与循环利用承诺:通过翻新、重复使用和维护存储设备,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废弃物。实时环境监测和透明的报告机制也有助于在数据中心内落实责任。 3. 全生态系统的共同责任:如报告中所述,要实现涵盖范畴 1、2 及 3 的显著减排,需要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云服务提供商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协同合作。
Seagate 举例提到其基于 HAMR 技术的 Mozaic 3+ 硬盘技术已进入量产阶段。该技术在相同体积下的容量最高可达 10 TB 硬盘的三倍以上,同时每 TB 的体内碳排放降低超过 70%,并且根据 IDC 的数据,每 TB 成本降低了 25%。
Feist 表示:“可持续性问题绝非孤立可以解决。只有在基础设施建设、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行业责任落实等方面采取整体性策略,才能确保 AI 和数据中心运作的增长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Seagate 自行生产并销售面向数据中心的 Nytro SSD 产品。而基于闪存驱动器的厂商 Pure Storage 则持不同观点。正如预期,其采用的是系统级视角,而不是单个硬盘的计算方法。Pure 指出,就一个拥有 1 exabyte 存储部署、硬盘生命周期为五年及 DirectFlash 模块生命周期为十年的十年周期内,其分析显示硬盘系统排放碳达 107,984 公吨,而基于 Pure 系统的排放仅为 14,779 公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