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买过房子之后,咱就是说装机和装修其实大差不差。首先明确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桌面,然后根据这个桌面选择合适的机箱,最后搭配上满足自己需求的平台就行。当然,能有这样的想法,还是要归功于如今整体DIY行业的进步啦。和过去不同,想要散热和扩展性再也不止ATX一种选择,现在的小机箱也同样能做到。
最近这些年无论是身边还是网络上,我发现大家还是更偏爱小机箱一些。也对,毕竟随着散热材料性能提升,以及M.2 SSD普及,ATX的优势可以说越来越不明显了。而小机箱方面,我觉得ITX虽好,但装机难度属实太大,M-ATX却是恰好处在最佳平衡点。它既没有ATX的笨重臃肿,也不会像ITX一样装机困难。M-ATX兼顾了大小、散热性能和扩展性,完全可以在有限空间内,打造出满足令人满意的用机体验。

外观设计
身处看脸时代,外观显然是购买第一动力。M-ATX机箱的设计更注重细节,可以说每一处都经过了精心雕琢。以我目前使用的硕一凤凰U320举例,纯白大方极简的设计,不论暖色系居家还是幻彩炫酷电竞,都能融于其中毫不违和。上下两处提手更是兼具便携性与辨识度,在众多同类型产品中留下独属于自己的点睛之笔。值得一提的是,整体产品无一色差,做工相当出色。


细心观察,U320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机箱的前、右、后三个面和以往铆接结构不同,而是使用全新的一体成型工艺做成U型结构。新设计不仅更加坚固,浑然一体的感觉也大幅提升了美感。再加上隐藏螺丝的设计,真机远比图片更加惊艳。

扩展性
当然,选择机箱不是只看颜值就行,优秀的扩展性也极其重要。作为最佳平衡的全尺寸M-ATX机箱,需要在保持紧凑体积的同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扩展接口和插槽。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搭配不同的硬件。
而这个方面U320当然没有让人失望,首先就是前面板拥有非常丰富的接口种类和数量,其中包含:1个耳麦一体、1个USB 2.0、2个USB 3.0,以及1个Type-C。在绝大多数场景下都能非常方便地满足外接需求,不需要再费劲绕到机箱后面。

其次是后板,这里的布局其实和大号的ATX机箱并无太大区别。通常来说小机箱因为体积的关系,对PCIe设备的扩展有所限制,但U320没有这样的忧虑。底部四槽PCIe可以轻松扩展出显卡之外的硬件,如网卡、声卡,以及硬盘转接卡等。

最后来到机箱内部,虽说只有长350mm宽165mm高265mm的妙曼三围,不过U320依然能兼容市面上大部分硬件。比如:全尺寸M-ATX主板和ITX主板、ATX与SFX电源、240水冷、135mm高度风冷、310mm显卡,以及不包含主板M.2 SSD在内的最多3块硬盘(3块2.5英寸SSD或1块3.5英寸HDD+2块2.5英寸SSD)。强大的扩展性加上多种装机组合方案,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享受到DIY乐趣。

散热
除扩展性之外,我选择机箱还会特别注意散热设计,毕竟散热不好不仅会影响硬件的寿命,还会降低整体的性能表现。而U320的散热设计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豪华。整机除前脸外,每个面都有设计散热孔,机身共计8万个,CPU背面更是有他们独家专利辅助散热孔。再加上最多6把风扇支持的情况下(上板2*8CM或2*9CM,底板3*9CM或2*12CM,后板1*8CM或1*9CM),绝对能杜绝闷罐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U320的散热设计绝不仅仅只是“大”和“多”这么简单,细节上依旧有所呈现。如后窗和底板的散热孔就与其它地方有所不同,而是采用一种大小穿孔方案。从理论上来说,相同开孔区域内孔径越大空气流通率就会越高,但过大的开孔也会造成结构强度降低,因此大小混合的开孔正是体现硕一在设计之初时的严谨,也就是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去尽可能增强散热效率。

经过一番按压测试可以看出,这部分的结构强度并没有因为开孔而变成“豆腐渣”工程,仅仅只有轻微的松动,松手之后则立马就能恢复原状。

总结
作为一款二百元档位的平民机箱,U320所能给的惊喜还是挺多的,不管是一体成型工艺带来的美感升级,还是全身全身8万个精致散热孔+大小穿孔提升的散热性能,都能让用户获得物超所值的用机体验。当然,它也的确与全尺寸M-ATX机箱的定位一样,没有偏科式的独领风骚,而是将多个方面都做到了近乎完美的平衡,这一点我想对于真正大部分用户来说才是最需要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揭示了AI时代CIO的七项关键行为特征,基于对多位CIO和AI专家的深度访谈。专家指出,AI精通的CIO需具备实用AI素养、战略视野和变革领导力,能将技术与业务战略对齐,建立强大数据治理基础。文章详细解析了分析型AI、生成式AI和智能体AI三大技术领域,强调数据基础的重要性,并提出CIO应从项目思维转向产品思维,通过跨职能团队实现端到端价值交付。
斯坦福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CIFT系统首次解决了机器人"近视眼"问题,通过精确控制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的混合比例,让机器人在陌生环境中的表现提升54%以上。该系统包含多视角视频增强引擎MVAug和数据组合优化策略,能够预测数据失效的"去相干点",确保机器人学习真正重要的任务特征而非环境表象,为实用化通用机器人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苹果在AI竞赛中看似落后,但其私有云计算基础设施展现了技术优势。当行业为追赶大语言模型而降低隐私标准时,苹果坚持原则,开发出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技术方案。谷歌最新宣布的类似实施方案验证了苹果技术路线的正确性,这可能推动其他AI实验室采用相同做法,为用户隐私带来重大胜利。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earch-R3系统成功解决了大语言模型推理与搜索分离的问题,通过两阶段训练让AI在深度思考过程中直接生成搜索向量。该系统在多个领域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方法,特别是启用推理后性能提升明显,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推理与搜索统一的新范式,展现了从专门化向通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