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至15日,以“因聚而生 数智有为”为主题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4” 在深圳隆重举行。华为行业感知携手伙伴共同探讨“伙伴+华为”体系的数智化升级,并全面展示面向行业、商业、分销市场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和适销新品。
持续构筑竞争力
携手伙伴共创行业感知新未来
在15日的2024年华为行业感知合作伙伴大会答谢晚宴上,华为行业感知领域总裁杨曦在“持续构筑竞争力,携手伙伴共创行业感知新未来”的主题演讲中提到,2024年华为将继续聚焦优势场景,发挥优势能力,打造端边云智能协同的行业感知。
• 聚焦场景:联合解决方案伙伴打造13大基线方案+53子场景解决方案,让方案可闭环、可兜底、可复制,让销售伙伴放心卖。
• 构建优势:通过光产品线能力的加持,聚焦产品体验、质量和商务,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竞争力和商务竞争力,让产品好用、易用,让伙伴做得有底气。
杨曦介绍,基于在视频和AI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华为行业感知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森防、水利、园区、分销等场景打造出多款重磅产品和亮点方案。
华为行业感知领域总裁 杨曦
此外,在数字政府应急行业论坛上,华为联合伙伴共同发布了森林防火解决方案。
森林防火解决方案联合发布
未来,行业感知将在加强伙伴支撑体系上下功夫,积极携手合作伙伴,大力发展合作伙伴,深化伙伴的合作深度与广度,与合作伙伴一起共赢广阔的产业数字化蓝海。
随后华为中国政企行业感知总经理胡振宇在以“因聚而生 数智有为 携手并进 共赢千亿商机”为主题的发言中补充到,2024年行业感知将加大伙伴激励投入,鼓励老伙伴持续深耕,做大做强,同时降低门槛,欢迎更多的新伙伴加入。
针对分销场景,将从补齐产品款型、增加营销活动、严抓市场乱价、打造标杆金牌四个切口,提升伙伴和渠道出货。
华为中国政企行业感知总经理 胡振宇
五大展区,场景化深度体验
行业感知展区以“感知万物 点亮智能世界”为主题,展示了涵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多元化的场景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团组和现场观众参观互动。
智慧城市感知
无论智慧城市如何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人”服务。四川绵阳交警采用AI超微光摄像机+多合一智能补光灯的机动车违章治理方案,有效解决光污染问题,大幅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同时,针对非机动车治理、车辆违停治理、城市道路治安管理、森林防火管理、智慧水利检测等场景,行业感知充分利用自身的硬核技术能力,聚焦场景化解决方案,携手合作伙伴共创客户新价值。
智慧交通感知
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因此,针对交通拥堵这项“城市病”,华为行业感知由点到线再到面打造了全息路网感知解决方案,充分释放视频和雷达感知的融合、倍增效应,实现对路口、路段交通参与者的全天候感知、精准控制、高效治理,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让城市充满流动的“智慧”。
观众还可以和展台中的交通沙盘进行互动,更加直观地了解行业感知的全息路网、智慧高速和智慧隧道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安防
在智慧园区安防展台,华为和合作伙伴联合展示了端到端闭环的智慧园区、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连锁等综合安防解决方案,通过电瓶车禁入电梯、高空抛物、周界入侵等多样智能算法,助力实现公共安防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从传统人工向现代智能的转变。
华为坤灵
针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华为坤灵提供了适合分销市场的D系列摄像机、NVR等易装易维、易学易用的设备,为中小企业办公、民宿/酒店、中小门店等典型场景提供多业务融合的解决方案。
光视融合
华为融合视频+光纤感知,为油气、管道、机场等各种复杂周界场景构建“零漏报、低误报、全天候、全覆盖”的防护检测能力,构筑全面安全的智能周界防护方案。
面向未来,华为将秉持“因聚而生 数智有为”的核心理念,不断强化“伙伴+华为”体系,和伙伴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助力客户数智化升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uminary Cloud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开发"物理AI"技术。该公司云原生平台可将仿真速度提升100倍,利用物理信息模型实时预测汽车、飞机等产品性能。公司推出针对特定行业的预训练模型,包括与本田合作的汽车设计模型和与Otto航空合作的飞机开发模型。融资由西门子风投领投,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通过MotionBench发现,当前最先进的AI视频理解模型在精细动作理解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准确率不足60%。他们提出的通过编码器融合技术TE Fusion有效改进了这一问题。这项研究揭示了视频AI理解的基础能力缺陷,为该领域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伦敦量子动态科技公司宣布交付业界首台采用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量子计算机。该系统已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使用标准化300毫米硅晶圆,是首台自旋量子比特计算机。系统采用CMOS技术,占地约三个19英寸服务器机架,具备数据中心友好特性。公司开发的可扩展瓦片架构支持大规模生产,未来可扩展至每个量子处理单元数百万量子比特,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推出OVO-Bench评测体系,首次系统评估视频AI的在线理解能力。研究发现当前最先进的模型如GPT-4o在实时视频理解任务中表现远不如人类,缺乏时间感知、实时记忆和主动响应能力。该研究为智能家居、在线教育、医疗监护等实际应用场景的AI升级指明方向。